閆希勝
摘 要:體育課程在小學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小學生的體育教學。所以,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效設置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主要從明確教學目標、開展游戲教學、尊重學生差異三方面來對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體育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輔助性課程,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重要促進作用。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身體、心理發育都不完善,而體育課堂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進而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堂的樂趣,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對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明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小學體育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體素質,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在指導五年級學生練習“蹲跳起”時,我會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制訂出如下教學方案:認知目標方面,要讓學生了解蹲跳起的作用和意義;技能目標方面,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蹲跳起的技術動作和方法;情感目標方面,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積極進取的優良品質。在制訂出有效的體育教學目標后,我會在科學的教學指導下,幫助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真正實現教學目標中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如此,通過教學目的合理設置,讓學生有效掌握蹲起跳的技術動作,進而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反映靈敏等素質。
二、開展游戲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任何學科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對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并且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課堂內容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很難積極投入進來。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征,有效設置教學,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安排課堂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獲得相關的體驗。
例如:五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成長和發育的關鍵時期,具有模仿力強、好奇心強的特點,對于相對直觀、易模仿的體育課興趣較高。所以,我通過籃球游戲運動來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首先,我通過準備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后帶領學生做球操,使學生的身體由相對靜止狀態過渡到相對運動狀態,讓身體各個機能預熱,防止運動損傷。接下來讓學生進行耍球游戲,我會先給學生示范幾種耍球方法:“雙手拋接球、環繞交接球、原地兩手交換推滾球”,然后讓學生原地做左、右手交替結合的運球練習(要求:抬頭運球,用手的感覺控制球)。學生有了一定的練習效果后,我將學生分組開展行進間直線運球接力比賽,規則是:“學生在籃球場上縱隊比賽,每隊的排頭跑過去回來傳遞給下一名同學,依次進行,用時短、失誤少的小組獲勝。”如此,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三、尊重學生差異,豐富活動形式
單一的教學活動會使學生們感到乏味,即使是再有趣的活動,經常出現在課堂上,學生也會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為了提升學生期望值,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體育教師要能夠在活動形式上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當然,豐富的體育活動形式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課堂環節,更主要的是能夠發展和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課堂中得到鍛煉。
例如:在開展體育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訓練項目,發展學生的興趣。如排球、羽毛球、跳繩等活動。以跳繩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跳繩,并將自己的跳法大膽與同學展示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先進行單人跳練習,看誰跳得好,然后選出一個小組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創新的跳繩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在學生跳繩的過程中,我會積極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對于跳得好的同學,我會讓他為其他學生展示多樣的跳法。最后,我播放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跳繩方法,同時,課下鼓勵學生積極練習。如此,通過跳繩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上下肢肌肉力量,為終身體育打基礎。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體育素質,在課堂上,要不斷探究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谷世春.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3):57-59.
[2]王巖.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策略的研究[J]. 青少年體育,2016(2):58-5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