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與融入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促進了其創新改革。在此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其對引導整個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性越發明顯。因而,有關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方面的研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成為學術界爭相熱議的話題。在對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影響因素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需注重的要點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影響因素
教學目標設計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較之以往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美育已成為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載體。同時,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進而有效地保證音樂教學的成效。然而在實踐中,還有小學未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落實。因此,從音樂教育發展的角度講,優化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基。
一、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影響因素
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是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的導向和基礎,在某種程度上關乎教學實效。綜合來看,影響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一)教材內容
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引,對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作出了相應的指示,具體從感受與鑒賞、音樂與文化、表現與創造等三個領域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并融入不同單元中。據此,教師可結合課時情況、學生情況以及教學難度等,合理設計音樂教學目標。曾有一線優秀小學音樂教師表示:“在全面細致地了解掌握教材內容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更容易掌控教學目標的難易程度。”長期的實踐經驗表明,教材作為課標的載體,其內容設計對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在現行的小學音樂教材體系中,每個單元都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培養提出了建議,甚至有時還會涉及過程方法提示,保證教師始終行進在課程標準劃定的大道上,最終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目標。同時,小學音樂教材內容是從學生生活素材中提煉出來的,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由此指導設計的教學目標更符合學生發展的需求。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認真研析教材,系統把握相關內容并具體呈現到每一節課堂中。
(二)教師素養
教師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其一系列行為表現直接影響工作成效。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要選擇能夠發揮教師專業特長的項目,內容上盡量向符合教師自身優勢的方向靠攏。完善的課程設置需建立在師生間良好的互動機制上。在引導學生課堂參與的同時,教師也需積極參與音樂教學目標設計,考慮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中,只關注學生自主體驗和感受,卻未體現出對學生具體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的要求。因此,教師可充分發揮自身音樂教學課堂主導作用,利用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等設計出豐富多彩的體驗游戲,從而使得自身效能最大化。另外,教師在考慮學生心理及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過程與方法,以便得心應手地應用。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對教師素養有著很強的依賴性。
二、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注重要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應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以下幾個要點,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實效。
(一)全面合理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中,教師要對教材內容、學生心理、過程方法等作綜合性的分析,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并有機地將這些聯系在一起,呈現在整個教學目標體系中。只有全面合理的音樂教學目標,才適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才能夠從中激發學生潛能。此外,音樂作為一門特殊的審美藝術,見仁見智,其相關教學目標設計并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但學生的音樂心理發展規律決定了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必須具有層次性、階段性,針對教學對象主體,合理地設置相關項目內容,以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對于教師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積累經驗,并就現有的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做出創新和改善,進而為學生成長創造好的環境。例如: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一冊中第六課“愛勞動”教學中,內容涉及了《洗手絹》《大家來勞動》《勞動最光榮》及《三個和尚》四小節內容,針對該節課,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中穿插濃厚的情感教學導入,從身邊一些常見的勞動入手,讓學生充分體驗勞動成果對生活帶來的便捷。如:每日的值日生使得我們的教室更干凈;大掃除讓校園更漂亮;媽媽洗的衣服鞋帽,讓我們穿得舒服、穿得漂亮等實例,讓學生積極舉例身邊一些勞動帶來的變化。以此為基礎,再開始音樂教學,在啟發學生對勞動的初步體會時,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歌詞內容的中心含義,進而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愛勞動、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好習慣。這種簡單的教學目標既符合小學階段學生音樂學習情況,又能夠達到對學生的音樂情感、音樂知識進行培養的目的。
(二)具體準確性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全面合理性要點以外,還需要注重教學設計的具體準確性,根據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小學音樂教學目標應基于學生的認識分類進行設計。從教師教學層面來講,完善的小學音樂教學目標設計,不僅要體現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要求,同時還要體現對不同內容學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選擇正確的表述方式。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引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量化音樂教學目標,細化各階段任務,并借助新媒體以圖片、視頻等方式,清晰地呈現給學生,以引導和激勵學生有效學習。從學校課程設置層面來講,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設計應能夠充分體現新課標音樂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設置明確的教學培養目標,進而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清晰的教學方向。學校應通過培訓等方式深化教師對素質教育理念的理解,并引導他們精準分析教學目標,允許其在一定范圍內自由創新,以保證音樂教學目標的最佳效力。例如,針對小學階段學生好動、活潑的特性,我們可以將傳唱度較廣的經典兒歌如《小星星》《兩只老虎》等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不同種類的樂器分別對歌曲進行伴奏,如小鼓、木魚、口琴等,讓學生在伴奏的過程中對不同樂器音色及表現歌曲情緒上的不同進行感知,以此來起到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不同樂器了解、深化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目的。
(三)積極的課堂互動
要確保小學音樂教學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需要借助課堂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音樂教學內容的內干、知識以及技能學習,在開展濃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進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學目標設計應將課堂互動納入,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興趣。音樂帶有鮮明的表演特點,在開展教學時應借助表演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全身心集中注意力學習。例如: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一冊中第九課“游戲”教學中,設置了《捉迷藏》《火車開啦》《躲貓貓》等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設置積極的游戲環節,在班級學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能后,邊游戲邊唱歌,活躍課堂。也可以設置游戲競賽環節,輸了的學生可以向大家表演節目,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有利于其樂觀、積極向上性格的養成,而且能夠在游戲環節中學習團隊合作、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
(四)設置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作為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渠道,在教學目標設計中應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設計,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優化,體現教師教學藝術的水平。課堂提問將學生、老師和教材內容建立緊密的聯系,有助于實現各環節的銜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課堂提問也滿足了小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的心理特點。通過提問教師能夠掌握學習中的問題并及時糾正,使基礎好的學生得到提高,基礎差的學生同樣也不落單。
(五)教學評價目標的客觀性
在教學目標設計的全面合理性和具體準確性的基礎上,我們還應開展對教學實踐的跟蹤和評價,作為教學目標設計的關鍵環節,教學評價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否,因此,教學評價環節的設計應具有客觀性,才能體現對實際教學情況的真實反映。在教學評價目標中全面合理地將目標進行表述,以此為教師開展教學設計提供清晰的教學思路,使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總結的教學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十分重要和必要,是引導音樂教育發展的方向標。由于個人能力有限,本文作出的相關研究可能不盡完善。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完善教學目標設計的研究,對不同時期內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作出新的闡釋,并結合當前課改及教學現狀需求,在本文提出的基本觀點上做進一步的優化,并付諸于實踐中,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娉婷.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J].才智,2014(4):174.
[2]鄭媛玲.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J].音樂時空,2014(11):174.
[3]吳麗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271-272.
[4]韓文君.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J].才智,2016(13):110,112.
作者簡介:張燕,1979.11.08生,女,重慶人,小學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小學音樂教育教學。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