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
摘 要:伴隨著教育體系的進步,數學教育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人文教學也變成了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研究中的重點命題。這對教師的教學實力有很高要求,需要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思考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結合蘇教版數學教材對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人文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授課方法;人文教學;素養提升
數學作為小學教學體系的基礎學科之一,實際對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一定的要求。同時,作為很多不同領域的學科基礎,數學也有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對于小學數學的教授,需要教師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不斷提升對學生的人文教學質量。
一、注重引導克服困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品質
由于優秀的思維品質是人文教育的關鍵品質,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首先,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勤于思考的思維品質。因為小學生的思考學習能力比較弱,會覺得數學學習難度較大,所以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課堂聽講,還要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品質,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數學學習,提升人文教育教學水平。
例如,在學習到蘇教版教材“集合”這一數學內容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掌握這一相對較難的“集合數學思想方法”,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前,先進行一個關于對“兔子和小貓喜歡誰”的簡單調查,然后用這個話題布置一個分類圖示法的討論。繼而進行一個“某班參加英語和數學課程”的簡單調查,最后進行一個“如何進行食物準備”實際問題。在一堂課中編排三次簡單調查,每次調查的目標清晰,層層遞進。第一次調查目標是建立情景,引起學生興趣;第二次調查目標是引出集合知識,引起學生思考;第三次是形象的學習知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后還可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這樣一來,學生會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勤于思考,就可以將所學的概念與自己對內容的理解結合,更好地吸收知識。有些學生開始可能無法理解,但通過上述方法的訓練與學習,一定會在實際學習中不斷進步,慢慢適應數學的學習難度和學習節奏,這樣通過對思維品質的培養,促進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二、注重趣味性教學,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
溝通合作能力的培養是數學人文教學的重要培養部分之一,所以需要給予高度關注。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進行有關的趣味性的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提升。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課本“比例”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互動型的趣味游戲編排到課堂授課中,帶領學生到課外操場上展開互動游戲,讓全班同學按照教師的要求在限定時間按比例去站隊。比如全班有45名學生,教師要求的比例是2:1, 那么學生就要盡快站成15人隊和30人隊;若教師要求的比例3:2,那么學生就要站成27人隊和18人隊。最后教師對站隊的正確情況進行統計,正確率最高的學生獲勝,并且能夠得到獎勵。這樣小學教師分析學生的具體學習現狀,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推動學生參與到互動學習之中。通過這種互動趣味游戲,推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高了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進而促進人文教學的進行。
三、注重引導問題探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由于探索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小組探究討論問題方式,提升學生的探索熱情。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組,給每位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讓小組內根據任務進行問題的探索分析。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數學課本中“負數”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根據要學習的內容提出課堂探究討論問題“負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運用有哪些?負數在不同運用中的實際含義是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在學生進行充分探究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相互的問題探討,討論這些問題并舉出實例,在探討之中發現自身思考之中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同時,教師在學生進行問題探討時可以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入的數學知識探究,加深對于知識的探索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互動探討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增強探索學習的效果。通過這種探索討論的形式,能夠改變傳統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使得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促進了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不斷提高以及探索能力的提升。
總之,小學數學的人文教學對學生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是學生知識的教授者,所以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致,并且在長期的授課過程中和學生一同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索分析,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與此同時,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的探索學習,認真思考數學問題,與老師攜手并肩,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彪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人文教學的培養方案[J].學周刊,2018(10):96-97.
[2]曹瑩.小學數學課堂人文教學應用模式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9):111.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