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世華
摘 要:新課改給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能夠適應教改的需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關鍵詞:初中政治;學習;素養;方法;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農村初中教學改革也在積極有序地開展之中。新課改的推進,不論是對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變。作為正在學習新課改理念的一名政治教師,在此,就如何加強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淺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素質教育的實施,首先要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不僅需要教師在專業知識上進行深入鉆研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業務水平,而且也需要教師在自身的言行、道德修養方面進行提升。
作為政治教師,我們已取得的學歷只能代表過去。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信息知識更是日新月異,我們只有心存危機意識,時刻不忘學習,不斷進行知識的儲備和更新,才能使自己不斷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變化之所需。而且,不斷地學習,使我們的知識常變常新,也使我們的文化積累越來越深厚。豐富的文化積累,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傳播和運用時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得心應手。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作為教師,在教育引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處處留心皆學問,教師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向自己所代學科的知識領域進行縱深層次的探索,而是在廣開學習源頭的同時,讓自己的知識面向其他更廣闊的領域擴展。比如:通過課外雜志、新聞報道、歷史記錄、探索發現等不同渠道,獲取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源,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所有辛苦的付出與努力都會成為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寶貴財富,所有的學習收獲都會為自己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添光加彩。
作為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文化知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德行修養。它的外在體現在言語上,就是教師說話有度,談吐有節。特別是作為一名政治教師,不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課后與同學的交流討論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語,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學生負責的一種表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明禮貌用語的使用,不能用惡俗的語言詆毀、傷害他人。在行為舉止上,教師也要處處規范、約束自己。比如:上課守時,教學儀態端莊;在對待學生時能公平、公正,態度和藹。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如果我們自身的德行都不好,又如何去教導學生呢?
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俗一些說,就是給別人一條魚,不如教給別人打魚的方法。學習也是一樣,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每學期開學,準備開始為學生開課之前,我都會為學生專門留出一堂課,總體上講一講我的教學計劃和安排,讓學生心里先有個大概的了解。這一堂課,不僅是為我“如何教”做準備,更是為學生“如何學”做鋪墊。在這一堂課上,我還會專門為學生進行一些可用做參考的學習方法指導。如:課前及時做預習,如何開展預習;課堂上如何聽講、思考,如何討論、如何分小組活動和回答老師的問題;課后如何做練習題,如何復習及如何進行記憶等。另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安排,講講自己的學習方法,或是以往的學習經驗、心得等,大家共同分享,以供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借鑒運用。總之,好的學習方法,一定是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狀況、個人學習特點相符合的,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的。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同時也在學習運用中不斷檢驗學習方法,二者相輔相成,不斷相互融合、促進。
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們使用的教材中有許多幽默的小故事、漫畫等。教師可以將這些充滿趣味的學習素材運用到教學當中,使學生在輕松閱讀當中學習到文化知識。
2.精彩的課堂導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師如果能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從一節課的初始環節就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那么,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當中就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學習思路也會異常活躍起來。
3.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集聲音、文字、影像、色彩等于一體,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學習更加豐富多彩,甚至使課堂更加“聲情并茂”,甚至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只要運用合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盡量選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講解與討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課本與社會結合等,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奮進的學習狀態,這樣既改變了教師“滿堂灌”、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教學模式,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既要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要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使他們真正知行合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