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君
摘 要:小學音樂歌唱教學與歌詞的朗讀教學均屬于發聲式教學,二者結合產生的教學效果可謂如虎添翼。著重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出發,探究歌詞的朗讀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存在的必要作用,力圖實現歌唱與朗讀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提升音樂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詞朗讀;歌唱教學
小學音樂課堂歌曲的演唱教學是組成本學科整體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它還包括歌曲賞析教學、音樂舞蹈教學、樂器教學等。以下本文就結合小學音樂歌曲演唱教學的實踐現狀,談一談歌詞朗讀發揮的實踐效果。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歌曲演唱教學的實踐現狀
音樂是一種沒有溝通障礙的世界性語言,通過音樂,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曾相識的人們都可以坐在一起進行情感上的溝通,或者喜悅、或者悲泣、或者激勵等等。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言道:“人類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其一是數學的鑰匙,其二是字母的鑰匙,其三便是音樂的鑰匙。”音樂集知識、思想和幻想于一身,因此,我們不難看出音樂對于人的啟迪作用有多么重要。但是通過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發現,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也存在著困惑,比如小學生不敢唱、不會唱、沒興趣等等,筆者認為,導致這一教學現象的原因有來自學生的一面,當然教師自身也難辭其咎。而為了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從小培養其優良的音樂綜合能力,發展學生審美情趣等,將歌詞朗讀導入音樂課堂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歌詞朗讀對音樂演唱的重要作用
(一)歌詞朗讀打開音腔,為演唱奠基
如同體育運動一般,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運動員在進行比賽或者日常鍛煉前需要一定的熱身、準備現象,這樣才能保證我們身體的柔韌性得到延展,不至于在運動中造成肌肉、韌帶的拉傷等情況。在學習音樂演唱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學生同樣需要這樣的一種“熱身”運動,如此方能打開學生的音腔,俗稱“開嗓”。沒有經過開嗓這一過程而盲目進行歌曲演唱,則很有可能在中途或者歌曲結尾出現“破音”的現象,這不僅是對嗓子的一種傷害,更嚴重的是如果是在比賽的過程中,中途的破音可能會使學生羞于啟齒。
顯然,通過歌詞的朗讀發聲訓練可以達到“開嗓”的目的,因為朗讀本身就是一種將音樂教材中的抽象符號轉變為聲音信息的過程,并且學生在張口、閉合,糾正字音,抑揚頓挫的過程中,其歌曲演唱時需要的平穩氣息也能得到鍛煉,從而助力小學生音樂演唱學習,有效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
(二)依據歌詞節奏朗讀,把握韻律美
在歌曲的表現中節奏是最為突出的一種元素,稍有韻律感的人都會在聽到歌曲的同時,不自覺地跟著節奏拍拍手或者跺跺腳等,而歌曲的節奏感主要就體現在歌詞的停頓上,故而,依據歌曲的節奏來指導學生朗讀歌詞,就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并且這種方式在實踐中也是較為常見的。通過練習學生能有效而準確地來掌握歌曲的節奏,尤其是難點樂句節奏。比如,在教學《地球歌》這首曲子時,教師通過研讀教材可以清楚地發現,“小小地球圓又圓,繞著太陽轉圈圈,有自轉,有公轉……”歌詞本身通過標點符號的劃分具有很強的節奏性,因此,我們需要的就是讓學生先閱讀一編,對歌詞整體有大致的把握,其次還要注意本首歌曲的末尾:“自轉一圈一晝夜,公轉一圈要一年”中“一年”需要重點說明,因為教師經過識譜可以發現,這一段中有一個“0”休止符,意思就是在此處要有一個拍子的停頓,而很多學生往往忽略掉這個內容,直接演唱出來,這樣便是錯誤的,接著我們讓學生用附點節奏來朗讀歌詞和演唱歌曲,最后學生的演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次朗讀形成氛圍,明確歌曲意境
歌曲中的意境美是需要通過朗讀和演唱方能深入理解和體會的,而這種意境是歌曲創作人在情感上的一種表達,也可以說是整首歌曲的靈魂、精髓所在,因此,通過多次的歌詞朗讀,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快速掌握歌曲所表達的意境,更在具體的演唱中與詞、曲的創作人形成情感的共鳴,深層次的交流,從而有效提升小學音樂演唱教學的教學質量。歌詞的朗讀過程在演唱教學及深入體會歌詞意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劃分角色來朗讀,情境表演朗讀,以及配樂朗讀,學生在深情并茂的表演中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用心良苦,之后我們再開展演唱教學則顯得更加順利,整堂課學生始終沉浸在濃濃的師生情中。
概言之,歌詞的朗讀對于提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幫助,為了打開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大門,教師需要本著持之以恒的態度,努力創新,并使之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效結合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不久的將來,定會看到教學的曙光。
參考文獻:
[1]吳晶.小學音樂歌唱技能“四融”教學實踐[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5).
[2]王建琴.“三步曲”朗誦法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嘗試[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