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入多元智能理論教學法,不僅可以讓教師“因材施教”地開發學生的過人之處,將學生的過人之處最大限度地放大,以將他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還可以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和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以下,根據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作出了淺探。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其理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每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都具有被開發的潛力。加德納在理論中指出,人類身上的智能至少有八種是可以開發出來的,語文、音樂、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肢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知、觀察理解。多元智能理論的出現,讓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更加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而且更加關注對學生進行辯證的、多角度的、多元的“差異”教學。多元智能理論的益處之大,無可比擬。以下,我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入多元智能理論作出了淺探。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態度就像是人思想的靈魂,是人行動的指揮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時候,首先就要注重自己教學態度的改變,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自己的教學態度和理念中,拋棄以往傳統的、守舊的、“灌輸式”的教學態度,不再把學生當做學習機器,而是懂得靈活變通,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并將其與自己的一些正確教學理念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施教。多元智能理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懂得接受學生的學習差異,并且善待差異,從差異中尋出每個學生自身的優點。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從網絡上或者圖書館里查找關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資料,然后通過分析、查閱,在筆記本中歸納關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理念、認知。然后,教師便可以通過分析、比較、反省,擬定一份教學理念表,并將其使用在下一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轉變了自己的教學態度之后,也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只有學習好才是好學生,這是錯誤的想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閃光點,不能一以概之。只有通過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多元智能理論滲入小學數學教學中。
二、多元化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的內容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通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才能夠在優質的教學體驗之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從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教學方式有很多,如情感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微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等等,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使用適合的教學法或者使用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教學法相互結合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例如,我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噸的認識》這一課程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了微課中的課件,讓學生對噸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在使用微課課件對學生書面式地介紹了“噸”的概念之后,我使用微課課件放映了幾張關于“噸”這個概念的實體化圖片——馬路上的卡車上拉滿了重物、大象、犀牛等等,然后我再讓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羅列出和大象一樣重的東西或動物,哪個小組的答案最多,哪個小組就是獲勝者,就能夠得到精美的小禮品。這就是一個多元化教學的例子,我運用了微課教學與互動式教學的方法,使學生提高了自己的認知能力、想象能力、思維理解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
三、教學結果評價
對小學數學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判別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完善評價機構才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從而優化自己的教學質量,對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教學。評價機制的完善十分重要,這關系到整個教學計劃的施行,所以教師要對其十分重視。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作業情況、考試情況,并與教學方法改革前的情況做一個科學、合理的對比,將學生的進步或者落后之處記到筆記本上,然后再得出結論,讓學生看看自己在哪一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改革。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及時對自己的教學態度、觀念、行為作出改革和創新,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入多元智能理論,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對學生進行細心的觀察,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過人之處,并進行“因材施教”,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啟發學生對自己專長的培養,直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還可以通過高效地培養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針對自己的專長進行提高,而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從而促進整個社會人員資源的優化利用。
參考文獻:
[1]萬永珍.多元智能理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2(87).
[2]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育:詮釋、悖離與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