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妹芳 方圓
摘 要: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可以讓人變得更加高尚。但近幾年來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國民綜合閱讀率下降。閱讀是美好的事情,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生卻陷入了不閱讀或淺閱讀時代,信息淹沒了見識,功利取代了文化。在浩如煙海的圖書市場,學生卻迷失了閱讀的方向。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一、目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1.功利性讀書侵蝕小學生
面對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書籍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閱讀變得可有可無。功利性的讀書觀已經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筆者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小學生認為讀書能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拓寬視野。
2.書籍多,都在圖書室
與以前相比,現在的書籍類別多,無論是紙張的質量,還是裝訂的水平等方面都讓人愛不釋手。目前,各小學都有圖書館或者圖書室,里面的書籍足夠滿足所有小學生的閱讀需求。但大多數圖書室門可羅雀,非常冷清。好多學校的學生在借閱時間里常常在課外活動,偶爾碰見一兩個學生走進去借閱。
3.數字化閱讀擠占了紙質閱讀市場
網絡通信技術日益發展,隨之帶來的數字化閱讀大有市場發展前景。學生不喜歡看紙質類的書籍,他們更喜歡網上閱讀、電子閱讀、數字化的讀書方式。尤其是文學名著的閱讀,幾乎是一片空白。數字閱讀的確有好多優點,但它絕對不能取代紙質書籍,這種“流行的快餐”只能滿足一時的信息需求,對于長久的“精神需求”則必須是在“一杯清茶,一本好書”中慢慢感悟。
4.年齡、年級與閱讀量成反比
小學生作業量少,閱讀的課外書籍也較多,但隨年齡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呈下降的趨勢顯著,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率和癡迷程度極不平衡。因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的精力越來越集中在學科性學習和與考試相關的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上,小學階段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到高中階段幾乎銷聲匿跡。
二、造成課外閱讀現狀的原因分析
1.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受家庭的影響,既沒有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又缺乏家長的指導,所以在家除了做作業、看電視,就是玩耍。很多學生并不愛閱讀,有些閱讀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規定而不得不讀。閱讀興趣的喪失是學生閱讀的最大敵人。
2.閱讀受到過多的“干預”
學生從小時候開始,家長對其加大干預力度,使他們不能閱讀自己喜歡的科幻、漫畫、探險類的書籍,家長為學生買的都是優秀作文選和教輔讀物,如識字卡、練習冊、復習用書等。上學后,受到部分老師的干預,形成看書只看教輔讀物等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使得學生閱讀面非常狹窄。
3.自由空間少,沒時間閱讀
目前在好多學校,考試成績、升學率、各類競賽仍是羈絆學生閱讀的大敵。學校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重任,只顧眼前利益,大搞題海戰術,不得不給學生施加壓力,因此,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相當沉重。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也會增多,沉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擠掉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他們的生活就像旋轉的陀螺,哪有時間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4.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與習慣
學生的閱讀受影視、游戲、網絡的沖擊極大,導致部分學生對經典名著、紙質書籍不感興趣。拿起書來,無從讀起,沒有興趣,不知吸收,不知消化,面對一篇文章,草草瀏覽,收效甚微。很多學生閱讀時純粹是“讀”,沒有“背”“抄”等幫助記憶、積累的手段。因而,閱讀的興趣就會日益淡漠,消失殆盡。
三、改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對策
1.教師和家長積極引導
家長應該從小給學生灌輸“知識就是力量”“不讀書就像生活中缺乏陽光一樣”“開卷有益”“博覽群書,而曉天下”等,啟發、熏陶學生,讓學生懂得多讀書對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以馬克思、魯迅、莫言等偉大人物的終身學習的熱情來激勵學生,使他們從小認識到讀書的樂趣。
2.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
教師與家長必須指導孩子的閱讀,做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掌握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能合理綜合運用數字多媒體閱讀與紙質閱讀,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3.學校應重視學生的閱讀,為學生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環境
學校是讀書的天堂,閱讀的圣地。這就要求老師轉變觀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點燃學生閱讀的激情。比如,作業布置上有意布置閱讀作業,規范學校圖書室,加大學生的借閱量,多搞一些與讀書有關的競賽活動,大力構建書香校園。
4.理性選書,拒絕低俗
面對書山書海,真正喜歡的總是冰山一角。我們不能大而全地灌輸所有知識,應該學會取舍,讓學生真正能夠學會理性選書,抵制“山寨版”、低俗和“快餐類”書籍。家長和教師引領學生選擇高尚、經典、有益的書籍,無論是數字化書籍還是紙質書籍都以質量內容而定。所以,要在浩瀚的書海中有選擇地閱讀,以求某一領域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能給學生文學的浪漫、歷史的睿智、哲學的思辨,點燃小學生閱讀的熱情,拯救中小學生的閱讀已勢在必行。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