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敏
摘 要: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迅速普及,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有很大的影響,逐漸成為現代人一項必備的生活技能,因此信息技術這一學科也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信息技術相關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還能讓學生緊跟時代的步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這能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就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拓展學生思維這一問題提出幾點見解,供諸位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拓展思維;小學教學
小學生第一次接觸信息技術,對于信息技術的很多功能和作用并不了解,在小學生的認知中,信息技術是一項帶有很大娛樂性的工具,但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讓使用者實現信息共享,還是一種快速高效的信息處理工具。所謂信息技術,就是指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而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不足,在小學階段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主要以基礎的知識為主,教學壓力不大,但是也正因如此,導致很多老師和學生都不夠重視,但實際上沒有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作基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是寸步難行的,所以讓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小學階段培養他們良好的信息素養,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課堂拓展思維,提高創造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精心引導,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小學生天性活潑,而課堂的約束很容易讓小學生感到不適,信息技術課堂也是如此,所以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小學生能在課堂中發展自己的思維,并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階段,學生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基礎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操作。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先從學生感興趣的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讓他們能夠對信息技術課程感興趣。例如,小學生對游戲較為感興趣,老師就可以從游戲入手,將需要講授的內容融入游戲中,讓學生能夠在玩游戲中學習到知識。在教授學生練習打字和手指擺放時,老師就可以利用金山打字通,利用其中的聯機游戲《警察抓小偷》來教授學生,因為小學生基本上都是初次接觸電腦,打字速度旗鼓相當,這樣立足于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當學生對如何提高打字速度這一事情感興趣時,老師就可以借此向學生講授相關指法的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因為興趣的驅使而探索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并在這個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習圖片編輯器的相關操作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畫自己家的家譜,絢爛的色彩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師就可以教授學生如何畫圖,如何使用該軟件。老師可以給予學生范例,讓小學生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老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搜集到一起,制作一個網頁鏈接,在學生學習網頁時,可以借此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觀察,提高探索能力
學習一樣事物,首先要有所了解,信息技術課堂也是如此,只有學生真正了解了信息技術,才能進行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中不僅涉及理論知識還有基礎的操作技能,其中計算機的相關操作都是一環扣一環,僅憑老師的講解,不可能讓學生全部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自主探索的能力。在計算機頁面中涵蓋著許多工具,老師可以給予學生時間,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探索,并在此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有動機繼續探索,并不斷循環這個過程,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小學生活潑好動,很難靜下心來進行觀察,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以一個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來進行課堂導入。例如,老師可以利用學生關注娛樂八卦的心理,讓學生觀察網頁,網頁中有導航欄、退回上一級、主頁瀏覽器啟動時自動打開的網頁和收藏夾等,老師要讓學生自己來觀察網頁,盡可能地尋找網頁頁面顯示的工具,并分析每個工具的作用,讓學生能夠了解基礎的網頁操作。老師要走下講臺,給予學生觀察網頁的時間,同時也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由小學生的疑問展開課堂,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能在學生觀察與探究中發展他們的思維,更能讓學生敢于嘗試,學習到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
三、探索實踐,鍛煉操作技能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老師不僅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有興趣并且有足夠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并實踐,信息技術教材上的內容是有限的,老師的講解也是有限的,如果小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是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的。在小學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讓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掘學生潛力,讓小學生通過實踐來鍛煉自己的操作技能。筆者認為,老師應當放開課堂,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驗證自己的想法。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合理范圍內犯錯,只有經歷足夠的錯誤才能學習到足夠的知識,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來拓展教學內容,最終讓學生敢于探索,不懼犯錯。計算機中許多操作都是類似的,老師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例如,復制、粘貼、剪切等快捷鍵的操作,不僅在編輯Word文檔,在各種軟件中的做法也都一樣,老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導學生學習圖片處理器時,就可以在學生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原圖和成品圖,讓學生獨自編輯圖片,老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提示,引導學生學習相關操作技能。在講授Excel表格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課表,老師在給學生一個較為標準的范例之后,教會學生可能會用到的操作,如合并單元格,改變字體的顏色,表格樣式,邊框和底紋等,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表中添加自己喜歡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合理的范圍內感受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樂趣。老師還可以教導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但是課本上的內容相較課堂來說記述得更為全面,老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本,從課本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
四、創設情境,培養創作能力
信息技術的有關應用在現代生活已經十分常見,小學生也對各種信息技術類的應用逐漸熟悉,而在信息技術課堂,僅僅只是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課本上的操作技能,很容易造成小學生失去興趣,進而放棄課堂,這十分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創建情境,將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有共鳴,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創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講授文本框時,老師就可以創建情境,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能夠在想象中發散自己的思維,這一課程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文本框的大小、位置的調整、組合等。老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將水資源用擬人的說法代替,激起學生的同情心,“同學們喜不喜歡水?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重不重要?”“可是現在水寶寶被人們弄臟了,同學們愿不愿意幫幫她呢?”“我們為水寶寶制作一幅保護她的宣傳海報好不好?”老師要通過創建情境這種模式讓課堂活起來,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相關設計,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高難任務,挖掘學生潛力
小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身為老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力,老師要敢于給予學生高難度的任務,激發學生的潛能。小學生對于網絡感興趣,老師就可以布置給學生搜集大熊貓資料的任務,讓學生在網頁上進行搜索,老師也可以結合各科知識來讓學生進行搜索。比如,小學階段需要學習的一些課文或者需要閱讀的文學名著等,在讓小學生感受到信息共享的強大和便捷的同時,還可以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例如,在講授Word文檔的相關操作時,老師就可以教授學生學習做賀卡,老師可以發給學生一個關于賀卡的鏈接,讓學生有一個大概的概念,然后要求學生在賀卡中體現藝術字、貼圖、三種或以上的顏色等要求,老師要加強難度,發掘小學生潛力,拓展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制作賀卡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體會到信息技術的強大和樂趣。
六、成果展示,注意評價效果
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小學生會完成很多不同類型的作品,而這些作品都是小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的,對于這些作品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予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信息思維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老師要充分利用netop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能夠從老師的評價中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例如,學生制作的賀卡,老師就可以給學生一些建議,讓小學生能夠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賀卡,而后將賀卡打印出來,讓學生送給自己的家人、朋友或者老師,對于學生制作的其他作品,如海報、課表等,老師就可以將所有的作品制作成網頁,放在學校的作品展示中,這樣既鼓舞了小學生,更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動力。
總之,想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拓展學生的思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興趣、有動力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探索和實踐,還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鍛煉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創作能力,老師還要通過引導和鼓勵來不斷發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發散自己的思維,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徐海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以Scratch教學為例[J].名師在線,2017(4).
[2]劉衛生.電腦繪畫催開創新思維之花: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6(12).
[3]陳瑩.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