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
摘 要:健全的人格對初中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中學教育中對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要滲透到初中的各個學科教學中。初中美術是一門以欣賞和創作為主要目的的學科,具有人文性較強,直觀可視性以及操作性較強的特點,對于初中生的認知、情感、能力以及個性等方面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教學;健全人格;有效途徑
一、初中美術欣賞與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關系
美術這門藝術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懷,能夠流傳至今的美術作品都是經過歷史的沉淀后留下來的,都是各個時代的上乘之作。在作品中傳遞了一種真善美,初中美術欣賞的目的就是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審美的能力。在美術作品中往往蘊含了豐富的情感,這都是作品所在時代的道德品質的反應,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抱負。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視覺的傳遞,能夠在作品中讀出一種或寧謐平靜或熱情奔放的情感。
1.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中的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欣賞美術作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家的情感一般都較為細膩,能夠發現別人不易看到的那些真善美,作者在作畫的時候,也往往將他們的情感融入畫作里面。
例如在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畫作的時候,學生在欣賞畫作里面纖夫不屈不撓的精神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之中也將這樣一種堅韌的精神滲透進自己的思想里面。通過欣賞畫作,學生對色彩、光線以及搭配都能夠得到直觀的感受,提升了學生感悟美的能力,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都能夠用發現美的眼光感悟這個世界。
2.通過感悟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
現在的生活節奏過快,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了浮躁的情緒,在美術課上,教師就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在做事的時候也能夠三思而后行,不沖動行事。這主要是讓學生在欣賞中國畫的過程中來提升自控能力。中國畫往往是用一種中庸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因此作畫的時候采用的也往往是一種很圓潤的畫法,教師讓學生通過中國古代的水墨畫,使得學生的心境也能夠平靜下來,對待事物也不會那么極端。
3.通過體會美術作品中的內涵,促進學生熱愛生活的能力
初中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正處于養成的階段,不正確引導的話,就容易產生極端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美術欣賞過程中,要讓學生多去欣賞表現對生活熱愛的畫作,使得學生能夠對生活充滿感激。要多去欣賞一些能夠拓展視野的大山大水的優秀作品,讓學生的眼界也變得開闊。
例如,講解《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時候,蘇州園林的美輪美奐的亭臺樓榭是人們都喜愛的,通過一些油畫或者照片的欣賞,使得學生能夠愛上這個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園林。
二、初中美術創作與初中生學生健全人格的關系
1.通過美術創作,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正在逐漸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通過讓學生多動手動腦能夠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美術課又是一個注重動手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經常走入戶外去寫生,自己動手設計一些面具、道具,或者到社區進行一次墻報的書畫等。采用多變的美術形式,讓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用自己的筆去勾勒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和風景,感受美術帶來的快樂和平靜,使得性格能夠逐漸健全。
例如學完《筆情墨意抒情懷》這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周末的時候去進行一次寫生,取材根據自己的喜好,學生能夠用課堂中學到的繪畫筆法,通過自己的眼睛和手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一次繪畫。此外,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材中的主題如雕塑、制作版畫以及立體裝飾都可以安排用來讓學生動手動腦進行創作。讓學生在周末的時間到陶瓷坊做一個陶罐并且自己上釉色,通過這樣的一種動手動腦的方式,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美術的魅麗,還能夠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提升。
2.通過美術創作,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初中學生的情感往往過于細膩和敏感,希望得到老師和周圍人的認可。美術是一門比較多元化的學科,評判標準并沒有嚴格的規定,沒有所謂的對錯,它容許各種風格、各種創意的存在,給予學生廣闊的發揮空間,因此教師在進行批改作業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不同基礎的學生的作品有不同的評判標準,只要是學生用心完成的都要給予肯定,對于有自己獨特想法的要給予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肯定。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以后,也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在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也會表現出自信。因此美術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例如在學習《最親近的家具》這課進行繪畫的時候,每個學生表現出的家具都不一樣,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認真程度和美術技巧的應用程度進行評價,有的學生繪畫出來的家具可能現實中并不存在,但是教師在這個時候還是要對學生進行肯定,并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表揚,不能因為學生過于發散的思維就給予否定,否則會嚴重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參考文獻:
卜元林.初中美術教學與健全人格培養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4(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