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蘭
摘 要:初中時期的政治教學是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眾多教師都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政治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創新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是廣大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闡明現階段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論述新形勢下優化政治教學效果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方法;新形勢;優化;方法;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品德教育相關聯,從政治課本的理論層面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良好的品德修養。
一、現階段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政治課程的不重視
首先,受國家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再加上政治在中考成績中所占比重較少,學生對政治課程的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數、語、外。其次,政治學科在學生的意識中處于劣勢,很多學生認為政治課本上的內容都是生活中的常識,所以潛意識里對政治知識感到輕視;最后,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就不愿學習政治這門課程。
2.教學理念和教學落后
一方面,大多數政治教師都以讓學生背過所學課程的重要知識點為教學目標,這在當今素質教育的改革形勢下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師實施的教學方法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只能被動灌輸知識,單調的記憶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熱情,更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養。[1]
3.政治教學只注重理論而不關注實踐
目前初中生所學到的政治知識大多局限于課本,而沒有應用到實踐過程。不僅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也不利于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新形勢下優化政治教學效果的方法策略
1.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
由于初中時期學生的身心發育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也不豐富,容易被不良因素誘導誤入歧途。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健全優良人格十分重要。初中政治是一門基礎人文學科,教學內容涉及經濟知識、政治理念以及哲學常識,教師要將教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政治素養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首先,不同的學生智力水平、性格特點、家庭教育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態度都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位同學個體性的差異。不能因為成績而判斷學生的優良,而是要了解每個同學的性格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樂觀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最后,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反省、自己感悟所學知識,并從中獲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
2.創新政治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在新形勢下,優化初中政治教學方法就必須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將自己看成學生的學習伙伴而不是學生的領導者,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學生相互信任并相互促進;其次,政治教師要對新課程改革有所認識,切實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后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比如播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視頻,吸引學生關注并充實教學內容。
3.注重實踐教學,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
實踐活動是理論知識的延伸,注重實踐教學滿足了新課改理念中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要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商品與商品經濟的章節時,教師可以模擬現實生活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價值規律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領悟到學習政治的實用價值,還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
4.將時事政治引入課堂教學
當代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因此了解時事政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中引入時事新聞是拓展教學資源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它可以與課本相呼應,為死板的理論知識注入新的活力,創建了良好的政治課堂教學氛圍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時事政治可以引導學生養成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教師在教授國家政治制度的章節中,將近幾年展開的全國人大會議熱點導入課堂。
綜上所述,初中時期的政治教學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尤為重要。但是現階段各個中學的政治教學課堂上還存在不同的教學問題,需要教師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教學宗旨,選擇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從而充分發揮政治課程的教學效用,培養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林.初中政治教學問題及解決措施探究[J].學苑教育,2016(21):81.
[2]童秀明.淺析初中政治課堂優化教學方法[A].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5):53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