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燕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教育理念的不斷變革,新的教學手段不斷出現,思維導圖以其獨特的圖形結構和明快的色彩優勢,使備課更省力,使自學更高效。中職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也應緊跟時代步伐,秉持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嘗試將思維導圖等新的教學輔助工具融入到備課、教課、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各個環節中去,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職計算機教學;圖形技術;發散思維;自主學習
1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腦圖”或者“心智圖”,由“人類大腦之父”之稱的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東尼·博贊指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彼季S導圖有以下幾個特點:(1)注意的聚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
思維導圖遵循人類大腦善于放射性思考的生理特性,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由中心到四周、由整體到細節、由重點到次重點,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終利用圖形的方法展示出完整的知識架構,便于思考、交流和表達。
2為什么要用思維導圖
2.1教師教學手法單一,難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因其課程本身的特殊性,需要理論與上機操作相結合,因此,教師講課時,通常采用操作為主,配合板書以及少量的PPT展示,有時甚至會省去PPT這一環節。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填鴨式教學手法,忽視了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往往是老師講得很帶勁,很辛苦,學生卻無法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一副無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模樣,難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2.2學生機械學習缺乏思考,難以自主創新
中職院校的課堂管理難度較大,類似于沒收手機的管理模式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上課效率、減輕教師管理課堂負擔的根本方法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有趣了,學生自然不會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與傳統初中、高中教育的注重理論基礎及大學教育的專業拔高式理念不同,中職教育看重的是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的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甚至更偏向于實際操作。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更是如此,實操課時與理論課時等于甚至大于2:1的比例是最有利的證明。而實際現實是,中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理論基礎普遍較差,他們大多排斥填鴨式的理論課程,喜歡更自由、更有趣的實習課,但這種自由并非是自由創作,而是自由的玩游戲、聊天、看視頻,少數能夠認真進行實操練習的學生,也僅僅是按照老師教授的步驟機械的完成任務,不思考,不延伸,更談不上自主創作,這種過度依賴于老師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3如何應用思維導圖
3.1用思維導圖代替傳統教案
教師不可打無準備之仗,備課充分與否直接決定了課堂效果的好壞,尋找一種簡單有效的形式來替代傳統的長篇幅教案,高效且高質量的備課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思索和嘗試。身為教師,要想將知識講得清楚且透徹,首先要能夠高屋建瓴的把握知識的架構,也就是各知識點的脈絡。笛卡爾曾說:“沒有什么東西比幾何圖形更容易進入人們的思維?!彼季S導圖正是這樣一種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的圖形工具。以《網頁設計》中超級鏈接這一節為例,“超級鏈接”這個主題是整個思維導圖的中心點,以此出發,分別采用不同的顏色畫出“基本概念”和“超鏈接類型”兩個分支,“基本概念”再分出“超鏈接定義”、“超鏈接組成”、“路徑知識”三個二級分支。同理,再以“超鏈接類型”為中心點,分出“文本超鏈接”、“圖像超鏈接”、“電子郵件鏈接”、“空鏈接”等更多更高層次的分支。以此類推,直至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和教學手法全部以關鍵字和關鍵詞的形式出現在不同層級的分支上,形成一棵完整的色彩斑斕的知識樹,用一張圖代替長篇幅的教案,簡單且清晰。
由于思維導圖僅需寫出知識點和教學手法的關鍵字和關鍵詞,可以節省很多撰寫教案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另外,隨著手機不斷智能化,思維導圖手機APP應運而生,操作簡單而且圖例美觀。清晰的脈絡結構圖存在手機里,可以讓教師拋開電腦,離開課本,隨時隨地備課,直至手機里的圖變成腦子里的圖。
3.2用思維導圖代替傳統板書
當PPT已不再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當今課堂上,教師用“一支粉筆行走于天下”的時代似乎更加落伍。傳統的板書,是用粉筆在黑板上列出標題以及各知識點,看似一條一條列得整整齊齊,實則缺乏內在的邏輯關系及結構感,并且傳統的板書一般需要寫出完整知識點或知識點的大概描述,占用時間過多,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思維導圖,以其明快的色彩、簡潔的文字、清晰的結構,吸引學生的眼球也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教師可以一邊講解知識點,一邊隨手畫出相應分支并標出關鍵詞,分支的延續同時也是學生思考的延續,鍛煉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當課堂時間相對緊張時,教師可以將課前制作好的思維導圖在PPT中展示出來,用思維導圖作為本課小結,節省了板書時間,真正實現了“一張圖就是一堂課”的效果。
3.3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珍妮特·沃斯在《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我們怎樣學習比我們學習什么重要得多”。因此對于學校教育,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思維導圖扮演的正是這個“漁”的角色,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課堂上,無形中引導學生用導圖的形式總結知識,從而鍛煉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為他們自學打下基礎,真正達到將課上任務延伸到課下,將書本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效果。
4對思維導圖應用前景的思索
計算機技術是一門前沿技術,知識更新飛快,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更應勇于嘗試各種新的教學手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思維導圖,這個有利促進人們思維的工具,改革了教師的備課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是達到了讓學生將書越讀越薄的效果,使得教師備課和學生自學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思維導圖手機APP的誕生,更是成為了現代教育發展變革的有利助推器。
當然,任何新事物的產生,發展和運用都需要一個過程,經過不斷的試驗,實踐才能逐步得以完善。思維導圖,具備色彩明快、脈絡清晰、簡單明了等諸多優點,但是無法完整表述信息也是它的一大缺陷。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輔助教學,但不可完全依賴于思維導圖,該詳細表述的知識必須表述清楚,真正達到趨利避害,終身學習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