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興旺+李秋苓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隨之提升,人們不僅對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膳食結構及營養搭配也進行了關注。人們對雞、鴨、魚、肉等食物逐漸失去了興趣,在餐桌上蔬菜倒是成了主要食材,尤其對無公害蔬菜的喜愛更是無法形容,因此無公害蔬菜成為蔬菜種植的主要趨勢。本文針對無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產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生產現狀;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1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公害蔬菜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方式,蔬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占據的比例逐漸增大。目前,我國蔬菜種植面每年都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優質綠色蔬菜,滿足人們生活的需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要提升蔬菜的產量,也要保證生產活動、管理技術不斷完善和創新,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從實際意義上說,有效地實現蔬菜產業和農民增收一起發展,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因此,要對無公害蔬菜生產策略進行積極的探討。
1 無公害蔬菜的研發和生產現狀
1.1 對土壤重金屬含量的測量與治理
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種植土壤中重金屬的污染,造成蔬菜本身出現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現象。為了有效解決這種現象的出現,需要從蔬菜種植方面對先進的技術進行重視和運用。在對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查時,需要讓環境容量和生產活動相適應,這樣可以有效地進行科學的調查。通過相應的調查結果表明,在蔬菜種植中利用有機肥,可以使土壤的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能更好地提升土壤的生產力,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形成穩定的狀態,有效地降低重金屬對蔬菜生產環境的影響。
1.2 對生物農藥無毒性與高效性的追求
在種植蔬菜過程中,離不開生物農藥的利用,通過對無毒農藥進行研發,有效地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具體來講,為了可以減少有害動植物對生產環境造成影響,選擇生物防治的方式有效地對種植蔬菜環境進行干預,具有值得肯定的價值。目前,國內蔬菜種植環境離不開科技的運用。其中,生物防治可以讓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工作得到有效提升;減少農藥等化學藥劑對蔬菜種植活動的影響,做到對農業用藥的嚴格控制,減少用藥的次數及用藥的濃度。
1.3 加強硝酸鹽地蔬菜的污染研究
蔬菜產品受到亞硝酸鹽污染,在種植蔬菜時,要選擇遮光的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產,這樣的種植方法與傳統的栽培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在選擇蔬菜種類時,生產者也有意識地降低可能受到亞硝酸鹽的影響,更好地體現了農業生產活動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2 無公害蔬菜的發展對策
2.1 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人才
生產活動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對種植人員自身素質和相關工作科技者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要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人才,這樣可以促進農業工作和專業水平得到飛速提升。這不僅需要與相關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還要讓高素質的農業生產者具有高水平的職業素養及社會意識。對農業生產者進行定期的培訓,通過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促進農民可以有機會了解先進的生產技術及農業信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農業生產者在新時代歷史上也會成為高質量和具有專業性的生產者。
2.2 加強多樣化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加強生物傳感器檢測技術。檢測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種植活動中酶含量檢測可以更加準確,以此作為基礎來對合適的換能器進行選擇,讓其可以形成穩定的信號,然后在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相應的分析,使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檢測中使用的成本,可以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還可以對多個樣品進行一起檢測,有效提升了檢測的效率。因此,對農作物進行檢測時會經常運用到這種檢測方法。
加強酶抑制技術。在對農業中有機磷或是氨基甲酸酯類進行檢測時,一般都會選擇酶抑制技術,該技術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和復雜的工序,這樣的檢測方式所檢測的結果也比較準確。在檢測過程中,要選擇酶的種類,然后用水解的方式對酶的活性進行判斷。讓農作物在溶解中產生顏色的變化,如果出現藍色時,就代表其中含有機磷或是含有氨基甲酸酯。由于蔬菜和水果的成分比較特殊,所檢測的結果也不一定具有絕對性,需要對其進行區別對待。活體檢測技術的使用,其中包括了細菌、昆蟲機雜草等,具有熒光素的細菌體會與農藥中的成分發生反應。相關檢測人員需要對發光輕度及變化的情況進行觀察,有效地找出相應的農藥殘留物質。但由于昆蟲和細菌對農藥產生的反應不同,因此檢測結果可能會出現不同,所以只能被視為一般的篩選工具。
2.3 加快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目前,蔬菜在生產基地中會出現農藥殘留的情況,這需要建立農產品質量體系。完善相關制度內容,將蔬菜生產資料備案,實施監督工作,進行實際的生產,嚴禁有質量問題的蔬菜進行市場。要對市場準入機制進行完善,加強市場的檢測能力,檢測進入市場中的農產品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殘留物的情況,建立健全的監管體系,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堅決不能讓其進入市場銷售。有關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對含有農藥殘留或超標的基地進行相應的處罰。
2.4 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現代化
引進先進無公害蔬菜栽培設施,實行無公害蔬菜生產的自動化,設施栽培是投資收益較高的行業,是現代農業的標志。其中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栽培、日光溫室栽培及無土栽培等。在生產無公害蔬菜過程中,引進先進設備,可以控制溫度、光照及水分等栽培條件。實現智能化的種植技術,所有栽培條件都要采用相應的儀器進行自動控制,還可以實現立體化的栽培方式,這樣可以節約耕地面積,使無公害蔬菜更好地進行生產。還可以建立無公害蔬菜公司,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目前,在蔬菜基地的蔬菜都是在菜農生產之后經過多層次審批才進入蔬菜零售店的,然后再到消費者手中,這需要多個環節,產供銷之間出現脫節現象,很容易造成生產銷售失去平衡,出現蔬菜價格不穩定的情況,加大了蔬菜生產風險。可以建立無公害蔬菜公司,實現產供銷一體化,加強蔬菜生產計劃,使蔬菜價格穩定,保證蔬菜生產的收入,促進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發展。建立無公害蔬菜檢測網絡系統,使用該系統可以有效地跟蹤有毒蔬菜的來源,收集每個檢驗員測試數據,對蔬菜農藥殘留污染率和市場供求信息進行全面的統計和分析,并建立檔案,要嚴格對其進行抽檢。無公害蔬菜檢測網絡管理系統的應用,使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得以實施,有效地指導了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展示了蔬菜的品種、生產及價格,農民可以根據互聯網上提供的信息,對自己生產基地種植的蔬菜合理地安排類型和規模,這樣有效避免了盲目種植的情況。推廣我公害蔬菜的標準、栽培技術和儲存技術,引導農民科學生產。對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統計,規范生產經營過程,定期對生產基地的環境質量和蔬菜質量進行評估。
3 結語
菜農在生產及種植過程中要進行科學管理,選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進行施肥,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保證無公害蔬菜的質量,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有效地提升農民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辛學.無公害蔬萊生產的農藥選擇[J].今日農藥,2006(4):33.
[2]吳建繁,王云華.無公害蔬菜營養與施肥研究進展[J].植物學通報,2013,17(6):492-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