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黎
摘 要:我國是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發展中,人們對道德的要求和對法治的建設一直沒有停歇過,并對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體系中,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始終是教學的重點環節,尤其是在當前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為了堅持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發展原則,必須從小學基礎階段抓起。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成為當前小學教學工作的重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新要求
大家都說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因此小學教材的編寫也進行了及時的轉變,將原有的《品德與生活》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我們從中不難看出,今后小學教師應當在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方面加大教學力度,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法律法規方面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適應社會發展、教育發展、教學發展的新要求。
一、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因為新教材由原來的《品德與生活》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可見我們的教學重點也應當進行及時的轉移,不能再將教學目標放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而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滲透對學生的法律法規制度的教育,讓學生明確道德與法治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教師還應當對新教材進行不斷的探究和分析,尋找道德、法治與學習、生活之間的切入點,并從這些切入點入手開展教學活動,強化學生思想觀念,規范學生的行為。例如,第一課《我是小學生啦》的《交通“信號”要知道》中,就是對學生進行交通規則的教育,我們應當對學生進行道路安全方面的相關教育,讓學生了解道路安全法中的相關規定,了解信號燈的行止功能,讓學生在規范日常行為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道路安全意識。
二、營造和諧、寬松、愉悅、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打破教師主宰整個課堂教學的局面,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活動的良好局面。因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可能小學生還不能徹底放開,還不能真正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全發揮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入研究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前提下,在充分研究小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把握小學生已具備的一定知識水平積累的特點,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大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進入教師組織的各種教學活動中來,進行自主學習,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共同提高,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豐收”。
三、科學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身心發展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這些都大大制約著教學的發展。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進入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縷春風。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說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邏輯性較強的教學內容以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形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一種直觀的了解,同時還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大教學容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視野,因此這種方式備受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青睞。例如,在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第六課《校園里的號令》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上課鈴聲、下課鈴聲、課間操鈴聲、體育課集合的口哨聲、緊急事件發生時的警報聲等聲音分別播放出來,讓學生認真傾聽,同時配合相應的圖片或視頻展示,讓學生能夠了解這些“號令”的意義及作用,明確聽到哪種“號令”應當采取怎樣的行為,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識。
四、大力激發學生的廣泛深入參與
我們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深入探究之后,不難發現教學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需要學生進行參與的活動內容大大增加,需要教師進行系統講解的內容則相應減少了許多。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鼓勵學生同教師開展積極、廣泛、深入的互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張揚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同時讓學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發展。例如,在第二單元《校園生活真快樂》中的第七課《課間十分鐘》中有一個“玩個課間小游戲”環節,我們應當精心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廣泛參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規則的游戲,例如投沙包游戲,借此強化學生的道德法治意識。
總之,在人教版新《道德與法治》課程剛剛頒布實施的情況下,作為一名小學一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明確國家對學生培養理念的轉變,明確培養目標的遷移,依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措施和教學方法,找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保持自身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的持續更新,以適應國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學改革、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方面發展趨勢,推動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本光,高淑璐,李光珠,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新要求[J].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2013(4):121-135.
[2]錢文龍.淺論新課改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6):5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