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平
摘 要:學科教育要求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質為目標,我們應對每位受教育者的諸多不同因材施教,以科學的方法有計劃、有安排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以小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主動去尋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提高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樂趣,因此,我們要共同合作、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做好小學體育課程實用資源校本開發與實施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體育;小學;校本課程;案例
首先教師要站在小學生的立場上設置好本課的學習目標。為了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合理的。學習目標是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可以達到預期學習的標準。小學生更應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及早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使小學生知道和明白自己應該學什么、怎么學。明確學習目標小學生就不會盲目地用功,可以在教師的引領下有目標地前進,教師可以通過讓小學生完成一個個小小的學習目標產生成就感,增強小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小學體育課,正確引導小學生在體育課上了解鍛煉身體的好處,養成安全鍛煉的習慣,通過讓小學生參加各種有目標的游戲比賽,培養小學生能夠遵守紀律和團結合作的能力,在游戲活動中使小學生完成一個個小小的學習目標,提高小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在游戲活動中創新。
其次選擇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的學習內容。針對所選擇的內容必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學段學生的身體特征、心理發展特點等,提高教學內容對每位學生的針對性,有效地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根據每一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本校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和本校體育場地、設施、季節、安全等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如選擇籃球、乒乓球、田徑類、體操類、跳繩、武術、校園定向等項目以學生身上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改變以往課程只按照教材教的局限性,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和樂趣。
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案例舉例:
一、發現教學法
發現學習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自己主動地在真實環境中去思考、探索、體驗,從而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來獲取知識,“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實踐出真知,教師應教會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發現知識的真理。例如原地側向投擲沙包教學中,上課時我就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1)原地正面投擲沙包與原地側面投擲沙包,哪種方式投擲距離更遠?(2)單臂經肩上投擲沙包與單臂直臂投擲沙包,哪種方式投擲距離更遠?學生做完實驗后會得出統一結果:單臂經肩上投擲沙包的距離更遠。通過此次教學實驗活動,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例1:
教學內容:學習助跑幾步一腳踏跳雙腳落地
教師活動:
1.同學們,我們一起去附近的村莊游玩,但是在去的路上遇到一條沒有橋的小溝,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要采用什么方法過小溝?哪個方法是最好的呢?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體驗,得出最好的過小溝方法是助跑幾步一腳踏跳雙腳落地。
3.講解和指導學生,助跑幾步一腳踏跳雙腳落地的動作要領。
4.教師示范過小溝的動作,同學之間相互對比過小溝動作,再一次重點講解單腳起跳和雙腳落地的技術動作要領。
5.組織學生練習,每位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在不同寬度溝面的小溝進行練習。
6.巡視學生練習情況并給予指導。
學生活動:
1.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每位同學都根據自己所想出來的方法紛紛過了小溝。
2.要求每一位同學過小溝三次。
3.體驗助跑幾步一腳踏跳雙腳落地的動作要領。
4.每位同學展示所學習的動作,注意安全。
二、學生參與教學法
小學生參與學習,要以小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作為參與切入點。小學生參與教學,不僅發揮了小學生的主觀性,也會給教師很多啟發。例如,在障礙跑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器械設置不同的障礙進行嘗試練習,展示各自的練習成果,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得出跑得最快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布置障礙跑比賽的場地,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讓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提出通過方式,進行多樣化障礙跑練習。
例2:
教學內容:怎樣跳過牛皮筋?
師生活動:
1.4人小組散點自由練習跳過牛皮筋,高度從平膝逐步上升,小學生開動腦筋用任何方式觸繩跳過去。教師巡回引導、觀察學生的典型動作,強調組與組不干擾,交換撐繩。(讓學生懂得簡單的組織與協調。)
2.集中交流,小學生表演、討論、點評。師強調注意觀察雙腳的起跳動作,并引導學生討論起跳的要點:角度、起跳點、順序。(學生研究問題)
3.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再練習:什么方向?什么地方起跳?雙腳怎么越過?(帶著問題到實踐中去尋找答案)
4.集中再交流,并簡單小結起跳過程。(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
5.師糾錯、指導。(起鞏固作用)
綜上所述,創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的目的在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嘗試團隊合作與創造,小學生自信心增強,思維變得活躍,親身實踐、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和欲望便隨之加強,對小學生運動技能學習、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十分有益。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