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麗
摘 要:當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語文學科在學校教學中的地位快速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直接影響著其語文應用質量與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有效、合理、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策略
小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在語文教育實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其通過對小學語文素養內涵進行明確,不斷提高其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從而有效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推動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培養其語文素養,促進其語文素養的形成,能夠對其綜合能力進行提升,提高其語文應用質量與語言應用能力,為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漢語是每一個中國人最初學習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與最豐富的語言,也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向學生教授祖國的文化與語言,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如,在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課《天安門廣場觀升旗》中,教師讓學生富有感情地對課文進行朗讀,讓其體會文中全國人民對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向往和渴望,感受天安門廣場的莊嚴氣氛,人們對國旗的尊重與熱愛,及在莊嚴的儀式中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積極感受漢語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1]。
二、提高小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內容有: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與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進行培養,使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的人生態度,有效提高其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對于小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的提高,教師應該做到:(1)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2)對于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對于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指導其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對詞語的感情色彩進行辨別,并學會聯系上下文及自身積累,對課文中相關詞句的內涵進行推想,體會其表達效果,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獲得藝術的美感與審美的愉悅,要引導學生置身于文學作品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吸收其精華,領悟其內涵,感受語言、意境的優美,豐富小學生的文化積累,加深文化底蘊,從而提升文化品位,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三、注重小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與語文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生語文素養中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促成小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生語文知識方面,教師需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掌握;在語文能力方面,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開展語文實踐,從而對其語文能力進行培養。具體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小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設置寫作課、閱讀課與說話課;(2)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將語文“知識觀”變成“語文素養觀”,通過對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探究,選擇精美的詞句,從而對小學生語感進行培養,指導學生感受、領悟語言材料,并積極開展語言實踐活動;(3)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教師通過開展聽、說、讀、寫的言語活動,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培養其思維能力[2]。通過以上幾點,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推動其語文素養的形成。
四、注重小學生語言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積累階段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對語文“素養”觀進行明確,注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通過引導小學生積累語言、形成語感,從而使小學生逐漸形成語感、語文素養。其中小學生語言學習主要包括:語言理解階段(獲得階段)、語言積累階段(存儲階段)、語言應用階段(應用階段)三個階段,對于語言的積累,應注重記憶與理解、感情、鑒賞等之間的相互聯系,對文本具體意義進行理解,對內容具體特征進行識別,對內容之間具體聯系進行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在理解的前提下,引導小學生多讀、多看,通過看、聽、讀、背、記等方式,使小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積累、形成語感,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與他人進行語言交際,最終有效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諸多因素,不但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探索和創新,同時,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而且只有通過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幫助小學生全面掌握語文能力,對其語感、語文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其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注重小學生語言的積累,才能使小學生形成語文素養,最終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玉梅.芻議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164.
[2]張玲.淺析小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教育策略[J].學周刊,2015(36):185.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