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蓮
摘 要:數學知識是小學學習階段的一個重點教學科目,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是枯燥并且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論性比較強,變化性比較多,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數學知識是具體的。因此,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就會更好地營造數學學習氛圍,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對此,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中構建生活情境,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針對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內容展開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希望能夠為有關部門和有關教師提供一定的依據和借鑒,有效促進教師的發展和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
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食物、服裝、藝術作品等都包含著很多的數學知識。從這一方面來講,小學數學教學就可以充分利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將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引入數學課堂的教學當中,一方面可以增強課堂的輕松氛圍,使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對于小學生來說,創設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更加有利于輕松愉快地學習,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作用和意義
(一)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主要的學習內容就是計算,學生需要記住各項數學公式,并且反復地計算與練習。而這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小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認真持續程度有限,因此,枯燥乏味的大量計算往往會降低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集中。對于教師來說,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關鍵,而情境教學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將生活當中學生所熟知的例子引入課堂,不但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二)數學科目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生活實際,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的趣味性,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也極大地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并不成熟,數學邏輯思維并沒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將復雜的數學知識簡單化,使得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容易理解。這樣一來也有效地鍛煉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
(一)聯系生活,充分運用課堂教學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普遍開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更加全面、具體、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也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通過多媒體可以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或者音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樂趣。例如,在進行計算題的運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小豬佩奇等制作成圖片或者視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效果。
(二)運用生活化的語言,拉近生活與數學的關系
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教學語言、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學生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教學,同時也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關系。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對于數學的理解程度提高,也拉近了與數學這門學科的距離,從而促進學生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加減法計算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不需要直接寫出數學計算公式,而是將運算式轉化成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如蘋果、糖果等,這種生活化的語言不僅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深入生活實際,在生活中發現素材,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三)利用生活情境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大多處于一個好奇心比較強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并且容易專注于做某件有趣的事情。所以,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就是要創建學生喜歡的課堂。例如,教師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以生活情境為背景,與學生進行游戲互動,如數字謎語、吉祥數字等,或者讓學生分享一些自己發現的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以分數的學習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出一塊蛋糕,向學生提問,怎樣分才公平?且讓學生演示蛋糕的分割,并告訴學生這是整個蛋糕一份當中的幾份,以此引入分數的課堂學習。
參考文獻:
[1]柯慧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44-145.
[2]徐梅.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情境開展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0):49.
[3]孫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外企業家,2013(22):22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