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秋強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尤其是對自制能力非常差的小學生來說,興趣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知識。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激發出來,以此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關鍵詞:興趣;識字;小學語文
小學生自制能力非常差,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無論是說話、做事還是學習全憑著自己的喜好。小學語文老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欲望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生活閱歷淺,知識面狹窄,使用的思維也是形象思維,而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還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非常吃力,也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動力。小學語文老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將學生的識字興趣有效激發出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
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個摘果子的游戲,具體的教學情境如下:樹上掛著很多寫有漢字和部首的小果子,樹下是一只小猴子,小猴子的手里拿著一個寫有某一個偏旁部首的小籃子。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那只小猴子,在樹下尋找果子,并告訴學生只有當果子上的漢字或者部首組成一個完整的漢字時小猴子才能摘下果子并吃到果子。這種情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有效激發出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傳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優化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保證識字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一直使用灌輸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導致“教”與“學”失衡,無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2]。小學語文老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識字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一時受益,還會讓學生一生受益。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筆者教學經驗來說,語文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例如,故事識字法。小學生普遍喜歡看故事和聽故事,如果語文老師將一些漢字有效組合在一起,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就可以將學生的識字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例如,在教學“晴”“青”“蜻”“睛”“情”這些易混淆生字的時候,筆者將其串聯成一個小故事:今天是一個大晴天,天氣非常好,大眼睛的青青于是打算叫上小伙伴一起出去抓蜻蜓,他們一起開心地玩了一下午,心情非常好。通過這個有趣的故事將學生的識字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除了老師在課堂上講故事,語文老師還可以讓學生每人每天輪流講一個小故事,這樣也能將學生的識字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如,語文老師可以將一些漢字放在一起編成一首小兒歌,讓學生反復誦讀和演唱,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字形,同時又能準確掌握字音。
三、有效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
知識源于生活,同時又為生活提供服務,可以說,知識和生活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脫離生活的教育,也沒有脫離教育的生活。小學語文老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將生活和識字教學有效聯系起來,這樣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識字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將生活與識字教學聯系起來進行教學,還能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
例如,學校校園里有很多廣告牌和橫幅標語,語文老師要鼓勵學生多看這些字,并且要知道這些字是什么意思。與此同時,語文老師還要和學生的家長做好溝通和配合工作,讓學生的家長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多看、多記、多想、多問,比如,去“蘇果超市”“華聯超市”“肯德基”等各種地方吃飯或者購物,家長要耐心告訴學生這些生字以及詞語。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名字制作成“名片”,全班學生之間相互交換,要求學生不僅要記住每一個同學的名字,還要能夠寫下對方的名字。這種聯系生活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學生的識字興趣有效激發出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識字意識和識字效率。
綜上所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老師在識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興趣給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最大限度調動起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治柱.遵循識字規律,尊重學生自主感悟[J].科技經濟導刊,2017(23):23-24.
[2]楊海燕.識字教學應警惕的幾種現象[J].語文知識,2017(16):11-12.
[3]張小嬌.語文課堂激趣的意義淺探[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0):65-6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