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思虹
摘 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對音樂的價值、理念都有了新的闡述,其中對音樂的欣賞聆聽這方面涉及的很多,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已成為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關鍵詞:新課程;音樂欣賞;聽覺的藝術;多元化
每年我市都會舉行小學音樂教學研討會,全市的音樂教師都會參加會議。今年經過努力我有幸被選中,上了一節音樂欣賞課《唱臉譜》。由于我巧妙地運用了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獲得了領導和老師們的贊揚。
好的音樂欣賞課教學可以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也可以讓他們對音樂產生自己的感受,并從中獲得快樂和知識。現在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差異,在上音樂欣賞課時會出現很多困難,很多老師在上起來都會感覺枯燥乏味,失去欣賞的情趣。通過這段時間的準備與研究我對新課程改革后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讓聆聽成為一種習慣
音樂是聽覺藝術。因此,音樂聽覺的培養是學生獲得音樂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前提。通過對學生的培養提高學生辨別音樂中所存在的變化及其中的意境和怎樣去表現音樂中的美等能力。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對音樂實踐經驗的積累來提高他們敏銳的聽覺和綜合音樂感。
比如,在欣賞《青春舞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感受小步舞曲的優美典雅、青春舞曲的熱烈歡快,并對舞曲這一音樂體裁產生興趣……教材上呈現的是小步舞曲、新疆第二舞曲以及馬刀舞曲。我在教學設計中不是完全選擇教材上的內容,只從其中選擇了一首《小步舞曲》與他們共賞,之后我又讓他們欣賞了一些相關的比較經典的童聲合唱。這樣處理教材是有一定根據的,《小步舞曲》是巴洛克的音樂,原是為舞蹈伴奏音樂,源于法國農村,流行于法國宮廷,音樂本身速度中庸3/4拍,典雅優美明快,是鋼琴獨奏的表現形式,而《青春舞曲》則是根據新疆民歌改編,由著名指揮家楊鴻年教授指揮,這樣一首現代的作品經?;钴S在音樂會舞臺上,其情緒歡快熱烈2/4拍,速度較快。這堂課,我沒有太多的講解,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受音樂,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真正做到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體。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一節課下來不但很好地達到了設定的教學目標,而且我覺得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也有了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告訴我,他們越來越喜歡上音樂欣賞課了。
二、讓多元化教學激發興趣
雖然所有的音樂都離不開“聽”,但是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聽”。其實在平時的音樂課堂上,大多數同學只是湊熱鬧,跟著別的同學的思路走,沒有自己的想法。這點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其實是很可怕的!因為音樂是觸不到、看不到的意境,這就需要音樂教師運用各種豐富的教學手段,多元化地幫助學生去體驗音樂,這樣學生所感受到的音樂就不會單調和枯燥了!比如在上四年級音樂欣賞課《唱臉譜》這一課時,從一開始的導入,就用了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青花瓷》。當同學們聽到歌曲立即興奮了起來,然后我又從流行音樂逐漸引入戲曲元素的音樂中。因為《青花瓷》的演唱者周杰倫有很多歌曲都融入了中國的民族曲風和戲曲元素。接著我又范唱了三種不同的戲曲,有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還有京劇,進而將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學生的掌聲表達了他們很喜歡這節課。這樣我的課堂就成功了一半。接著我又利用多媒體,以視聽結合的形式展現了我國的國粹——京劇的魅力。最后欣賞《唱臉譜》的時候,學生熱情高漲,紛紛跟著音樂視頻又唱又跳,整節音樂欣賞課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讓他們愛上音樂欣賞課。
三、讓精妙的語言激發音樂情趣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不但要有音樂素養,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因為有很多的音樂作品在讓學生接觸時教師的語言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欣賞《保衛黃河》這一課時,我就用深沉有力的語言以配樂朗誦的形式把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特征,以及作者的創作過程給同學們進行講解,同學們馬上涌出一股愛國之情,我看到很多學生臉上的表情嚴肅了起來,他們仿佛已經融入音樂作品當中,接著我又播放了一些相關的視頻,有的同學甚至流下了眼淚。看到他們已經進入了這首作品的意境當中。我又轉變了語言,以語重心長的語氣娓娓道來:“孩子們,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民以偉大的英雄氣概去保衛我們的國家,是他們無數人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倍感珍惜今天的一切。”說到這里,我看見同學們紛紛點頭,我知道他們已經感受到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這樣對于這節音樂欣賞課,他們不但產生了興趣,還激發了他們內心的那份愛國之情。
以上幾點就是本人的一點點感悟,作為教師,我們在學校里都學過很多的教學方法。我們的老師也告訴過我們:“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努力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水平,讓音樂走進每一個孩子心中。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