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清
摘 要: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其教學方式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是實施素質教育,參與式教學是素質教育很好的途徑之一,即依據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注重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注重形成學生的健康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小學語文;課堂;應用
參與式教學可以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學者與學習者充分運用好語文課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問題,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才能保證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參與式教學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習情況,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方法,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優越性。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參與式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參與式教學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文的閱讀是比較普遍的,在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其中并給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讀物,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了《珍珠鳥》引導孩子閱讀《馮驥才散文選》;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引導孩子閱讀《安徒生童話》等,將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參與式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一般好奇心比較強烈,教師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進行參與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大自然、天地宇宙等類似課文時,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讀物,例如《十萬個為什么》《少年百科全書》《五千年未解之謎》《藍貓淘氣三千問》等,這些書籍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二、閱讀運用“參與式教學”,培養學生讀書的良好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培養學生讀書的良好習慣。據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往往都不太喜歡發號施令的人,因為那意味著自己處于被動的狀態。對學生來說,參與式教學適應學生學習的特點,參與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歸屬感和參與感。就以閱讀來說,如果教師只是每天讓學生去定時閱讀,那么對學生而言,他只是在完成教師的要求而已,往往呈現的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態度。只有當學生從心底認同自己是完成作業這項任務的一分子,并且是最重要的主體時,他的大腦才會輸出積極主動的信號。換句話說,參與式教學才會使學生有意識去主動閱讀書籍。
三、參與式教學在學詞、學句中常用常新
教師應用參與式教學可以突破詞句教學難關,詞句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這一層面上,詞句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言語的表達,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學詞學句中,讓學生感受參與的樂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猜詞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以試問最怪的人是什么,如果學生說出虎背熊腰,教師應該稱贊學生的回答。又如最高的巨人:頂天立地;最長的腿:一步登天;最寬闊的胸懷:虛懷若谷;最長的壽命:萬壽無疆;最寶貴的話:金玉良言等。在教學“的、地、得”的用法口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舉一些“的、地、得”的句子,然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補充,名詞前面是“白勺”,動詞跟著“土也”跑,形動后補“雙人”到。教師做完補充讓學生分別說出一些“的、地、得”的句子,考驗學生學習的扎實程度。如“白勺”的,學生如果答出“美麗的花兒綻笑臉,青青的草兒彎下腰,暖暖的風兒輕輕吹,綠綠的樹葉把頭搖,小小的魚兒水中游,紅紅的太陽當空照”等句子時,說明學生已經大體掌握“的”的用法;如“土也”地,如果學生答出“認真地做操不馬虎,專心地上課不大意,大聲地朗讀不害羞,從容地走路不著急,痛快地玩耍來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難題”等句子時,說明學生大體掌握了“地”的用法;如“雙人”得,如果學生答出“青青竹子長得快,參天大樹長得慢,清晨鍛煉起得早,加班加點睡得晚,歡樂時光過得快,考試題目出得難”等句子時,說明學生已經大體掌握“得”的用法。參與式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參與式教學在學詞、學句中常用常新,因為參與式教學適應于小學語文教育。
總之,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可以給教師與學生搭建共同溝通學習的橋梁,通過溝通交流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不足的部分,從而更好地改進學習方式。參與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識。總而言之,參與式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形成新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姜少榮.淺談參與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48).
[2]季近仁.活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教育,2015(4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