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苑星
摘 要: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兒童階段,在學習中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教學的趣味化,使學生通過興趣的引領逐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樂于主動學習。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趣味化教學,要從教學語言入手,增加教學語言的互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和教師交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展示圖片、視頻等輔助教學手段,使閱讀教學聲情并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寫作教學中,應以興趣為引導,引導學生將自己喜聞樂見內容轉化成文字。做到了以上幾點,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更加喜愛,從而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趣味化教學
在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學會主動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兒童的接受特點,從適合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教學。以下從教學語言、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三個方面簡要進行介紹。
一、教學語言應增強互動性
教學語言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的源泉。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需要增強互動性。這樣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與教師進行語言溝通的機會,能夠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反映給教師,能夠進一步與教師拉近距離。首先,教學語言的互動性表現在平等溝通之上,教師要與學生站在同一高度進行對話。其次,要引導學生多進行交流,盡可能多創造與學生對話的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再次,教學語言要體現出趣味性,讓學生對教學對話產生興趣。之后,教學語言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多給學生提出建議,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感想表述出來。最后,教學語言要體現出真誠,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待他們的真摯感情,還要注意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感到教學語言的體貼。如果教學語言達到了以上的要求,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會話,產生與教師溝通的興趣。師生交流一旦密切起來,學生將會愈發信任教師,對課程的學習也會愈發認真。
二、閱讀教學應注意聲情并茂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部分,在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教學的聲情并茂。應充分利用展示視頻與圖片等方式為學生創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能夠更加真切地理解課文內涵。再讓學生根據各自對課文產生的不同理解,相互討論,教師則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以成員的身份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指導。這樣學生就能在聲情并茂的閱讀教學中,增添學習興趣,并對課文產生一個整體的認識。之后教師需要根據課文中的主線或重點內容組織問答,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提出一些較難的問題,以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語文素養。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也要提出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為他們樹立學習信心。通過閱讀問答,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對課文進行思考,最終達到熟練掌握課文的目的。每次閱讀教學的最后,還應留出時間,供學生交流這節課的感想、體會。交流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交流的內容也不僅僅局限在課文中,也可以包括學生在課上的心理動態、學習方法等等。這樣的交流可以有效總結每節課的教學經驗,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使教學質量通過溝通不斷提升。
三、寫作教學應以興趣為引導
小學三年級是寫作教學的初級階段,寫作教學以寫話訓練為主。在寫話教學中,要注重趣味性,引導學生產生創作的意識。例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進行寫話練習,或者利用趣味性圖片展開看圖寫話訓練。學生經過這些訓練,創作興趣就會被激發。我們在學生產生創作興趣的同時,應該對他們的這種良好興趣加以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將這種興趣逐漸轉變為自己的習慣。例如我們要求學生用寫話的形式寫日記,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學生在養成記日記的習慣之后,寫話能力就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不斷提升。時間一久,學生形成了寫話的習慣,他們就會自覺地將生活中有趣的事或者是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自然就形成了寫作素材的積累。學生在積累了一定寫作素材之后,我們也應引導他們看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課外書籍。讓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日常生活發現寫作題材,還能夠通過課外閱讀獲取寫作素材。繼而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閱讀愛好,并最終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學生能夠進行主動閱讀之后,寫作視野就會不斷拓寬,最終逐漸培養出良好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之后,就會主動進行學習,進而養成習慣。教師在教學之時要多想一想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想想哪些教學內容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哪些教學內容是學生感到枯燥的。用充滿趣味化的教學手段,將我們的課堂打造成能讓學生在快樂學習過程中收獲知識的樂園。
參考文獻:
[1]高麗芳.讓趣味教學重現語文的本真美:淺談小學語文趣味教學[J].教育,2016,1(9):25.
[2]王文輝.小議小學語文趣味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5(4):151.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