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晶晶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最重視的一部分內容。尤其是農村學校的作文課,常常讓教師和學生都感到困惑。因此,怎樣開展小學作文教學和怎樣提高作文質量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作文質量;小學作文;語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尺度和綜合表現。對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很多農村老師都為之困惑。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試試。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首先要創設寫作的情境,激發學生關于寫作的興趣。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農村學生的生活范圍是相對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從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的東西的慧眼,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做一些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引導學生學會真實地寫作,首先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觀察,善于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注重日常訓練和平時積累
1.注意低年級時對孩子的引導
作文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應當在低年級時就注意適當的練習,逐漸培養孩子學習寫作文的興趣。低年級時的看圖寫話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寫,長時間訓練后,孩子就有內容可說,也愛寫了。到了中高年級寫作文時就不會畏手畏腳了。
2.注意培養孩子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農村孩子接觸的知識和生活是有限的,這就給孩子的寫作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依照老的辦法:多讀,讀到好的多記,長期堅持下來,就會有不小的收獲。
(1)課內積累
學習課文時讀到優美句子,以及看到好的寫作的手法時,應摘抄在筆記本上,因此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該注重學生對于經典美文佳句的背誦。
(2)課外積累
在平時的課余時間里,學生還應該多看看能幫助提升寫作的各方面的有益身心的書籍,吸取精華部分,積累素材,為自己的創作奠定基礎。
(3)日常積累
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常思考,多練筆。平時寫觀察日記,心得體會,這樣長時間的練習,到了真正的寫作就能變得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就地取材
農村的學生雖沒有城里孩子接觸的事物豐富,但也有其自身的有點。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就地取材,讓學生從自己所熟知的農村事物入手,比如鄉間美景——蔥郁的莊稼,廣袤的田野,連綿起伏的群山,蜿蜒的河流,清澈的小溪還有生機勃勃的小動物——嘰嘰喳喳、自由飛翔的小鳥,水中嬉戲的小魚小蝦,每村每戶圈養的雞狗牛豬……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題材,學生寫作的素材,是我們農村學生的“源頭活水”。學校可以經常組織郊游活動,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寫作,其樂無窮,受益匪淺,從而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
四、注重修改
1.培養孩子自我修改的能力
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孩子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讓孩子在反復的誦讀,默讀作文的過程中發現錯別字,漏洞處,不通處,從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的完美。
2.及時認真的修改
學生辛辛苦苦寫的作文,作為老師應當及時給予反饋,并適當地鼓勵。作文批改要認真,注意改后交流,幫助學生寫好作文。我們的學生需要老師多關注、多鼓勵,讓他們喜歡上寫作。
總之,農村的習作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只有我們掌握正確的方法,從實際出發,時時留心,大膽創新,才能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文德保.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24):118.
[2]王丁潔.農村小學生習作教育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 2016.
[3]姚婷婷.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6.
[4]李乃君.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