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素珍
[摘要] 目的 探討穴位按摩聯合生姜貼敷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臨床觀察。方法 取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該院接受化療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女性患者60例,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在化療后給予穴位按摩法,觀察組則實施穴位按摩聯合生姜貼敷。4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實施穴位按摩聯合生姜貼敷的治療手段,能有效地降低化療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穴位按摩;生姜貼敷;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胃腸道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025-03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以化療為主,化療的過程中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機體的正常細胞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1]。患者在化療的過程中出現免疫力下降、骨髓抑制、胃腸道不良反應等臨床癥狀,其中以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法發生率最高[2]。患者在化療過程中需要攝入一定的營養來保證正常的營養供給,確保化療的正常進行,而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劇烈惡心、嘔吐的次數不斷增多,無法進食或進食較少的情況下,身體日漸消瘦且免疫力逐步下降,嚴重影響化療的順利進行。因此為了保證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持續性化療,降低化療造成的不良反應成為臨床醫護人員關注的焦點問題。該院針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穴位按摩結合生姜貼敷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分析2017年4月—2018年8月間在該院接受化療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選取在該院接受化療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女性患者60例,年齡26~62歲,平均(51.2±3.2)歲;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納入標準:病理檢查結果顯示為乳腺癌患者且合并糖尿病;年齡≥18歲;接受化療治療。排除標準:年齡<18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有胃腸道腫瘤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照醫囑執行藥物化療,對照組在化療后給予穴位按摩方法,觀察組則實施穴位按摩聯合生姜貼敷。穴位按摩法患者平臥位,手掌向上,穴位按摩操作者使用拇指指尖按壓特定穴位。選擇特定穴位按摩,2次/d,早晚各1次,選擇穴位包括內關、足三里、中脘、合谷穴、天樞、內庭、涌泉,每個穴位按摩2 min。按摩力度由輕到重,按摩以患者感覺到局部的酸、麻、痛為標準,保證按摩頻次為200次/min。按摩后進行生姜敷貼,將生姜切成直徑2.5 cm,厚度0.5 cm的薄片,溫水洗凈后使用透明薄膜敷貼固定在臍部的神闕穴,如果對透明薄膜過敏的患者改用2 cm×2 cm無菌紗布膠布固定,早晚按摩更換1次,連續敷貼5 d,穴位按摩5 d為1個療程,4個療程后進行臨床療效對比。
1.3 ?觀察指標
治療4個療程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胃腸道不良反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評分標準[3], 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共分為0~IV度,0度:無不良反應;I度:疼痛、紅斑;II度:胃部紅斑且有潰瘍;III度:胃部潰瘍只能流食;IV度:難以控制劇烈嘔吐。
根據WHO標準[4],按嘔吐次數的多少分為3個級別,完全有效:24 h內完全沒有嘔吐發生;顯效:24 h內惡心、嘔吐次數在3次以內,無效:24 h內惡心和嘔吐的次數超過3次。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化療是中晚期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治療中通過藥物作用能夠大量殺死或抑制癌細胞的繁殖,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5]。但不容忽視的是化療在殺滅機體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的損害,損害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引發不同的化療并發癥,其中以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居多。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化療的過程中因胃腸道不適常常不能進食,或進食后惡心、嘔吐導致機體無法獲得更多的營養支持,嚴重影響了化療的進程和效果,對患者的疾病控制極為不利。有研究表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化療的過程中,如果不給予止吐藥物,則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發生率高達80%[6]。這也是化療藥物對胃部黏膜的強烈刺激所導致,部分患者在長期化療后胃部黏膜會出現紅斑、潰瘍等損傷,進一步加劇了患者惡心、嘔吐的嚴重程度。長期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厭食、營養不良等嚴重后果,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繼續接受化療的信心。因此為了保證化療患者的治療能夠順利進行,在化療的同時針對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必要的干預手段對提高化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認為嘔吐的原因來自于胃失和降,氣體上逆,邪氣犯胃的情況下導致惡心、嘔吐的發生[7]。因此針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應以止吐為主。中醫經絡學認為對特定穴位進行有效的按摩,能通過神經、經絡的傳導,對機體的一些應激反應產生良性的刺激,在這種良性刺激下,患者胃腸道蠕動功能逐步恢復,消化液逐步恢復正常,并且降低了患者因胃腸道不良反應帶來的不適感[8]。穴位按摩的方法操作簡單、便捷、經濟且臨床效果較好,已經廣泛的應用于臨床。該次研究在中醫穴位按摩的基礎上增加了生姜敷貼,生姜服帖選擇患者臍部,人體臍部遍布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能迅速的通經活絡,促進人體神經、體液的恢復,使胃腸道蠕動減緩,起到一定的止吐效果。敷貼臍部的穴位為神闕穴,該穴位是任脈的重要穴位,有充養和總調陰經脈氣的功能,該穴位通過任脈可作用于五臟六腑和十二經脈相通[9]。現代醫學認為,臍部的表面角質層較薄,其皮膚經筋膜與腹膜相連,使用生姜進行外部服帖后,能夠快速的將生姜中的有效成分作用于機體的細胞間質中, 進而彌散到全身,有效的發揮生姜的止吐作用。另外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30%~40%處于無癥狀,患者患病后會出現肢體乏力、萎廢不用、疼痛、發涼、麻木等感覺[10]。穴位按摩能夠明顯地改善患者神經病變的臨床癥狀,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神經傳導速度,且不良發硬發生率較低。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穴位按摩聯合生姜敷貼的觀察組患者止吐效果較好,患者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穴位按摩和生姜敷貼的臨床效果較好,且操作簡單、便捷,患者對中醫治療的依從性較高,生姜敷貼使用的原材料取材容易且經濟實惠,穴位按摩和生姜敷貼取得的臨床效果確切,能逐步降低患者惡心、嘔吐的次數,最終保證患者胃腸道功能的逐步恢復,以及患者正常飲食的恢復,這對于提高化療效果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化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會因藥物刺激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胃腸道不良反應成為化療患者的并發癥之一。針對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實施穴位按摩聯合生姜貼敷的治療手段,能有效的降低化療導致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麗英,黃靈姍,俞靜.生姜貼敷聯合按摩內關穴防止胃鏡檢查時嘔吐60例[J].福建中醫藥,2017,48(4):69-70.
[2] ?陳桂梅,曾金良,杜潔挺,等.生姜穴位貼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療血液透析中惡心嘔吐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10):66-67.
[3] ?陳麗.穴位藥物注射聯合穴位按摩療法用于剖宮產術后減少胃腸不良反應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 19(14):167-168.
[4] ?李紅玉,蘇少丹.穴位按摩在消化系腫瘤介入術后胃腸道反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106-109.
[5] ?李茗.中藥湯劑配合穴位按摩對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7):6-7.
[6] ?許珊珊. 中藥穴位貼敷在慢性胃炎氣滯證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8.
[7] ?程英姿,龔燕嵐.姜制劑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惡阻脾胃虛弱證的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2016(1上旬刊):117-118.
[8] ?孫亞慧,陶弘武,柳越冬.中藥貼敷聯合其他外治法治療便秘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雜志,2017,36(11):989-993.
[9] ?董會榮,陳秀菊,曹碩.穴位中藥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妊娠劇吐臨床研究[J].中國藥業,2017,26(12):74-76.
[10] ?李雪.中藥足浴聯合穴位按摩對早期糖尿病足的干預效果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27(4):105-106.
(收稿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