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顏
摘要:我國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占據教學模式的主導地位,雖然在教育人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個性化發展。雖然現階段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力在培養創新型的,具有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但是受長期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討論的現象,這與傳統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的影響分不開。因此,要盡快轉換思路,研究主題式案例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踐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主題式案例教學;高中政治教學;一案到底;實踐
引言:
隨著全球信息化、科技化的腳步加快,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創新性人才從事更多的新興行業和技術領域的創新工作,這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知識的積累但是輕視實踐過程,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不足,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需要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進,尋找一種新的教育方法來適應新的社會潮流。主題式案例教學法在一些較早實踐的國家中得到了成功的實踐和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合理地進行安排,能夠有效的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思維的擴展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好方法。
一、主題式案例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
(一)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為主題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可行性
2016年9月由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落實“以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部署,不管是在教學形式還是教學結構上都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力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目標。新課程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點,更要寬展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探討知識的能力,提倡自主探究式、合作研討式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說理能力。允許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探討熱們的案例,通過討論和教師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因此,將主題式案例教學模式引入高中政治教學中可行性非常高,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深入落實的有效途徑。
(二)高中生成熟的邏輯思維認知能力為主題是案例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成熟,對于問題的思考有比較成熟的判斷能力,是早晨的朝陽,充滿激情和動力,行動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強,知識積累達到定量,見聞、欣賞能力提高。但是,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對知識點死記硬背,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采用主題式案例教學模式就能很好的迎合高中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通過情景帶入、分析案例,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扮演引導性的角色,幫助學生分析案例,代入教學知識點,有針對性的指引每一個學生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的能力。從高中生接受層面上來說,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更加適合采用主題式案例教學模式。
二、主題式案例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施
(一)做好案例教學的準備工作
要進行主題式案例教學,前期的對于主題的選定以及案例的選擇很重要,要充分做好案例教學前的準備工作。在選擇案例主題時要充分考慮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評估,以認知、能力和思想覺悟三方面為選擇主題式案例的考量標準,以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指標。選擇的主題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可讀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必修一《經濟生活》中“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課,要求學生要理解勞動的現實意義,樹立法律意識,維護權益,根據主題式案例教學的要求,這節課在課程設計上要圍繞主題出發,可以通過明星人物的追夢過程創設一層層相互聯系的情景,設置案例,形成一個主題鮮明的學習主題。
(二)學生的準備
在教師確定主題選擇好案例材料之后可以提前通知學生,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可以提前發放部分材料,讓學生預讀,做好課前規劃,便于課上的案例討論。也可以劃分班級小組,每組每周提供一個值得探討的主題并提供案例分析材料,有小組代表上臺講解本組對與這組案例材料的選擇原因和分析結果。在班級探討和小組合作搜集材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開闊學生的邏輯思維,互幫互助的過程也能夠增進感情,在實踐和理論的合理結合下促進個人能力的進步。還是以《新時代的勞動者》為例,將這節課的“追夢”的主題在前一節課的時候就告訴學生,讓他們想一想自己的夢想,再了解目前的就業現狀,分析自己夢想和現實的差距。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當中。
(三)主題式案例教學課堂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書本教學為主案例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如果一味的進行書本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因此,在適當的環節引用主題式案例教學的方法,能夠將知識點轉移到案例教學中,換一種方式學習,對于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提高綜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根據主題式案例教學的要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明星在追夢的過程中遇到了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事情,他應該采取怎樣的途徑解決問題?”要求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老師將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加以總結,明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也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結合現實生活的情景,自然過渡到學習的知識之中,讓生活和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效的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結論:
我國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盡可能的掌握書中的知識點內容,重點、難點、考點要著重掌握,這就加重了本就肩負多門學科知識內容的學生的負擔。采用主題式案例教學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反映了我國“素質教育”的宗旨,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認識、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教育體制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導入主題式案例教學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的,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的實踐和創新,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學體制,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德飛,琚亮.求新 求真 求活 求實——論法律課案例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0):42-44.
[2]仇立江.高中思想政治課主題式教學案例探討[J].高考,2016(18):31.
備注:本論文是“一案到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和效果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