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香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對各項科目的教學要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在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分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采取反復授課、題海戰術等教學方式,不計較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以期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在新課標中,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有效教學,將語文學習方法化,創新化,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語文科目是一項較為特殊的科目,它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也是學生進行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所以我國教育中十分重視語文科目的教學,希望能夠讓學生在熱愛語文的基礎上進行語文學習而不是在重大壓力下被迫接受語文學習。面對這種教育要求新課標提出了有效教學的語文教學要求。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教師在耗費最少的精力和實踐的基礎上,為學生傳授最多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最小的時間浪費和壓力下,獲得更高的成績的教學方式。該種教學要求是希望能夠擺脫傳統教學方式下的低效教學甚至無效教學,使學生在興趣下,提高學習的效率。筆者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對實現有效教學有一定的想法和見解。筆者將從當下語文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針對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下原因
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教學課堂上出現了僵硬學習的情況,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喪失,教師的教學壓力大,教學效率下降。筆者針對該種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兩種原因。
1.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興趣喪失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的教學方法影響教學方法十分單一,在教學中無法跳出“灌輸式”教學的圈子,導致教學仍然是按本教書,缺乏活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喪失,學習缺乏活力。教師希望能夠在固定的教學時間中為學生傳授的更多知識,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情況而進行知識教學。這樣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在舊的知識點還沒消化的情況下就進行新的知識點學習,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在后續的學習中,教師只能耗費時間對已經教授過的知識進行反復教學,影響了教學的效率。
2.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師生關系不和諧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僵硬配合,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如果不溝通,就無法解決教學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導致問題進一步滋生。學生和老師缺乏溝通,老師認識不到自己教學中不合理的地方,對學生知識點的誤區沒有進一步的認識,就會大面積的進行反復教學,這樣增加了教學的時間,也加重了教師教學的負擔,影響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綜上所述,在當下的小學 語文課堂中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有效課堂的開展,也影響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所以這些問題必須得到盡快解決。
1.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多元化教學
語文教師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和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課堂,讓課堂擺脫僵硬,充滿活力。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這配合中增加學習主動性。教師還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法進行教學,對學生所學的文本如景色、觀察等文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觀察和了解,增加對文本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白板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為語文課堂增加色彩。在多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增加,從而更積極的投入到與語文學習中。
2.注重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與學生多溝通和交流,明白自己教學中不恰當的地方,并且予以更改。采用符合學生要求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明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點“對癥下藥”進行解決。這樣能夠使教師的教學是有針對性的,不會“廣撒網”從而浪費時間。在溝通和交流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多鼓勵和支持學生自我學習,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前提下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
3.溫故知新,穩定教學流程
教師在教學中切忌“急”,教師應該有規劃的建立一個穩定的教學流程。不能夠操之過急的追求過多的知識傳遞,也不能夠要求學生立刻就獲得更好的成績。教師應制定好自己教學的階段,如學習階段、復習階段、練習階段等。在各個階段進行各個階段應該教授的知識,著能夠保證教學是穩定的,學生的學習是輕松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溫故知新,要保證學生對舊的知識把握的前提下再進行新的知識的傳授,以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使學習效率下降。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增加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課堂的創建。
參考文獻:
[1]金旭英;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張惠英;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年Z1期
[3]唐奕;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論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年 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