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梅
摘要: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枯燥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低,進而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則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情況,讓枯燥的小學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顯著提高其數學學習成績。對此,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經驗,對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興趣
數學從生活中而來,并最終在生活中得到運用。不斷深入的新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課堂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予以重視,保證可以立足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生活經驗,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在數學教學中以貼近于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為例,給予學生幫助,讓他們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把生活情境融入到數學教學中,以使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得到激發,同時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項重要教學環節,對情境予以有效創設可以幫助學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課堂學習中,這對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十分有利[1]。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剛剛接觸數學學習,盡管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且理解也比較片面,但是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場景都和數學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場景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對數學知識和生活間的聯系有更好地理解,并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以《認識鐘表》為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和鐘表有關的一段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對視頻中鐘表在各個時間段三個指針所指的位置進行觀察,并讓學生嘗試著把其代表的時間點說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對教室中的鐘表進行觀察,并嘗試著說出時間。之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鐘表中的秒針、分針和時針,并把其代表的具體含義告訴學生,讓學生學會如何辨認時間。最后再讓學生練習相關題目、鞏固知識并對過程作出總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學科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對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十分有利。
二、運用生活化語言
在課堂教學時運用生活化語言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而生活化語言的運用也可把枯燥的數學理論和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向學生講解相關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從而更好地掌握到知識點。其次,因為活潑、好動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很難長時間把注意力放在同一事物上,所以借助生活化語言的運用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進而牢牢把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運算”時,如果教師仍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很難讓學生把相關內容理解到的,且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排斥心理。所以,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小磊的媽媽給自己和妹妹分糖果,其中小磊分到了4顆,妹妹分到了6顆,那媽媽一共分了多少顆糖果給他們?同時,教師還可以對這樣的生活情境予以設計:體育課上,小紅和她的小伙伴在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其中有5個小朋友已經被抓到了,還有6個沒被抓到,請問,一共有多少人在玩游戲呢?當然也可以這樣舉例:小萍和小芳兩個人去海洋館玩,根據身高收取票價,其中小萍的身高高過了1.3m,票價為25元,而小芳的身高低于1m,票價為12元,請問這次他們一共要用多少錢?這樣的生活實例還有很多,借助這些實際情境,可以讓學生和自己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把計算方法掌握到,加深知識的記憶。
三、深化生活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尚不成熟,而這與學生的年齡閱歷以及身心發展情況有關,但能力卻是借助后天培養而成的。借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則可以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當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則其學習的效率也會顯著提高。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方法,要對生活情境的升華予以重視,從而把學生的思維拓寬。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運算”時,解答“29+29=?”一題,若教師用“把29+29變為29+30-1”的方法進行計算,因為學生現在還沒有學習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所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顯然是加大了他們的理解難度。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水果店的情境,讓一名學生用100元錢購買東西,然后讓另一名學生充當收銀員為這位學生找零,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了解“-1”的意思是什么了,從而保證教學活動開展的井然有序,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拓展。
四、課后作業生活化
數學課堂時間十分有限,要想利用這有限的時間確保學習成效的良好性無疑具有很大的難度[2]。所以必須對課后的鞏固練習予以保證,以將課堂所學知識更為熟練地掌握到。但是課后作業較為枯燥,學生難以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實現課后作業的生活化,有助于學生課后學習的質量顯著提高。教師可以改變課本中的題目,或挑選習題冊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以“長方形的面積”為例,當學完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對家里自己臥室的長和寬進行測量,并把面積求出來,然后再到瓷磚店中挑選自己認為最好看的瓷磚,并把它的長、寬測量出來,求出面積,最后計算一下自己臥室中所需的瓷磚總塊數為多少?若是一塊的單價為14元,共需多少錢?這樣,讓學生緊密結合課內外知識,在生活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從而明白數學可以使生活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高。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借助生活情境方法可以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一些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利用生活化的語言可使課堂氛圍更為活躍,進而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充分了解數學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習效率的最佳化。
參考文獻:
[1]徐世英.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知網,2017(21):201-202.
[2]朱容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2017(38):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