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忠祥
【摘 要】本文論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線上資源的構建,認為高職院校課程線上資源存在功能性欠缺、理論性強實踐性不足、交互性差、資源的更新不夠及時等問題,針對此,從資源建設、平臺架構、管理架構、功能架構等方面提出高職院校線上課程資源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線上?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064-02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人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要借助移動互聯網,因為移動互聯網的便利和人性化的設計,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傳統的教學對于課程資源的調配顯得局促,以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課程資源配置和調用時大多具有如圖1所示的不足:
高職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養的職業性,突出實踐能力,所以在開設專業課程時應該重點考慮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而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通過線上資源的建設,借助互聯網的新技術,實現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這在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明顯。
一、“互聯網+”概述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可見,“互聯網+”是互聯網技術和其他傳統行業領域的結合產物,本文著眼于“互聯網+”與高職課程教學資源結合,構建一個資源開放、共享及交互性好的教育資源體系。
二、高職院校線上課程資源的現狀分析
(一)功能欠缺。目前課程教學資源的功能不強,早期建設的資源在后續的建設中沒有及時更新和補充,內容陳舊,功能單一,不能與新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功能上的對接,資源的利用率低,精品課程網站訪問量低,資源的功能性大打折扣。
(二)理論性強,實踐性不足。沒有能夠實現內容和課程改革體系有效銜接,進一步導致理論教學資源占比大,實踐環節的線上仿真資源占比小,理論和實踐線上課程資源沒有很好地結合,理論和實踐脫節,實踐性不足。
(三)交互性差。傳統的線上課程資源在訪問和使用的時候受限較多,資源的訪問不夠人性化,學習的交互性不夠,不能夠將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及時反饋到資源系統中,從而優化資源缺少有效的依據。
(四)資源的更新不夠及時。對國家級精品網站的檢索和訪問發現,超過三成的網站資源近期沒有更新,有一定比例的資源還停留在申報時的狀態,資源的維護不及時,資源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基于“互聯網+”的線上課程資源構建
為了使得職業能力核心課程在職業技能實踐的時候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初衷,我們應該借助“互聯網+”的技術體系開發課程的線上資源。
(一)資源建設。重新梳理現有的線上課程資源,以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為例,經過網絡檢索,某高校目前建設的開放精品課程資源有10余例,根據專業的特點,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引導的課程是重點建設的對象,課程主要涉及三大塊:會計類、管理類、應用類課程,線上資源的維護實時性欠缺,資源的訪問量呈水平態勢發展,如圖2所示。
基于“互聯網+”的線上課程資源構建能夠借助互聯網的交互性,結合移動終端設備的便捷操作性,實現課程資源的實時訪問、維護和交互式操作。資源建設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
1.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的確定。職業核心能力是從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從職業能力的技術層面來分析,每一個職業在工作現場直接表現出來的是特定能力,因而它是顯性的。在技術和專業上支持這個特定能力的是通用能力,在職業活動中我們一般看不到它的表現。而核心能力則是上述能力形成和應用的條件,所以,核心能力應當處在最底層,相比而言它是隱性的。
因此,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界定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因為此項工作決定了整個課程體系的結構是否是合理、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只有經過充分的企業調研,才能夠確定每個專業、學科的職業核心能力點,進一步確定職業核心能力課程。
2.課程資源的系統化開發。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界定好后,下一步要進行課程線上資源的開發,線上資源開發之前要考慮資源使用者、資源操作者、資源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等因素,選取合適的建設工具,比如使用RAICLASSROOM、FLASH等工具。
(二)平臺架構。線上課程資源的架構采用瀏覽器/服務器模式(即B/S模式,B:Browser,S:Server),前期建設好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線上資源置于S端,S端根據來自訪問終端的訪問請求,與WEB數據庫端創建鏈接,響應訪問終端的請求。
請求端與資源服務端之間的構建關系如圖3所示:
(三)管理架構。線上教學資源的管理主要采用動態的交互式管理方式進行,借助ASP,通過DBA實現對資源的系統化管理。管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針對管理員級別的用戶,二是針對普通用戶的管理。普通用戶又可以分學生和教師兩個平行級,他們的權限有側重。資源和權限的管理架構如圖4所示。
(四)功能架構。線上教學資源的功能模塊分兩個:角色管理模塊和課程資源管理模塊,角色管理功能模塊主要完成資源交互操作使用者的角色定位和權限分配功能,課程資源管理模塊主要完成資源的動態調配、更新,同時根據角色在交互過程中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實時跟蹤資源的調整。資源和權限的功能架構如圖5所示。
目前,高職院校的線上課程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交互式課程資源的線上開發具有很好的前景和作用,應該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分模塊設計好課程資源,建設可以交互式應用的開放型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蔣新革.網絡課程教育資源的建設[J].伊梨師范學院學報,2017(1)
[2]柯秀文.高職院校線上培訓課程建設研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3)
[3]徐蘇燕.互聯網+背景下職前教育教學實踐課程創新探索[J].高教探索,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