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素蘭
【摘 要】本文論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提升策略,在分析高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性基礎上,提出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策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加強校企合作,開展拓展實踐訓練;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實效性?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171-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創新創業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在異常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要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就需要在高校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進而有效地推動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勢在必行。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創新創業教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完善,努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高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重要性
(一)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是實現學生自我提升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的異常激烈,大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就要使自身具備優秀的核心素養和良好的綜合能力。因此,在信息化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對專業知識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培養敢于爭創一流和百折不撓的創新創業精神,從而實現自我個性發展,充分體現自我價值。
(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符合高校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能否具有實效性,是檢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養、資源條件、培養過程、培育質量、考試考核、創業咨詢服務等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否合理、有效的一個重要標尺。因此,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差的高校,應反思與改進,以服務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為前提,探索建立貫穿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的嚴格評價標準和可控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進而提升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水平。
(三)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是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高校肩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專業人才的重任,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要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找準教育改革的切入點,以創新創業為核心,激發大學生的熱情,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有效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將教育核心轉變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二、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已經被喚醒,但是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如教育觀念落后,人財物投入少,創新創業型人才產出少;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學能力不高,缺乏創新創業實踐經驗,實踐指導沒有針對性;學校產教融合意識不強,方式單一,實踐平臺缺乏,跟蹤反饋機制無力,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缺乏,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等等。總之,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與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對此,可從如下方面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高校要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首先就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素養,從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綜合能力。教師是院校內的骨干力量,教師自身能力和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院校要鼓勵教師不斷地學習,積極參與一些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和專家講座,多參加一些專業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優秀的教學經驗,開闊自身的視野,從而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一些社會成功人士、企業家、學者等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將豐富的社會經驗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進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
(二)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當前信息化發展快速,對高校而言,既是極大的挑戰,也是巨大的發展機遇。全新的網絡經濟發展形態的形成,促進了網絡產業與實際產業的整合,為市場經濟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動力。鑒于此,各大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做出調整和改變,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構建學生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網絡知識體系,使學生不再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而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展創新創業意識,鍛煉創新創業品質,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發展成為適合時代發展的全新型高素質人才。
(三)加強校企合作,開展拓展實踐訓練。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指將學校與企業聯合起來,形成一種合作的關系,借助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使學生成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當前大部分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都為學生提供了相應的實踐訓練,但在軟件和硬件方面卻總是差強人意,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通過校企合作,有利于建立創業實踐訓練基地,從而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機會。
企業在社會發展中會時刻關注社會動態,因此能很好地做到與時俱進,高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創業實訓基地,能充分地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同時倒逼高校引進企業標準,修訂與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例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和桂集團合作開設“和桂創業班”,由營銷專業和管理專業的學生到該公司營銷分店實踐,集團給予創業啟動基金,并配備學徒師傅指導,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創業實操情景。該學院不斷修訂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特別是具備社會責任感、頑強的抗挫能力和堅持不懈的企業家精神的人才培養標準,使課堂教學更接近于企業創業人才的真實需要。近兩年來,該學院有十幾個優秀學生成為該集團的優秀員工或加盟成為創辦分店的店長,實現了教學相長、校企合作共贏。
同時,高校還可以將企業引入校園,為學生建立創業實訓基地,開展一些創業項目,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實踐。還可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歷屆成功的畢業生反哺母校,對師弟師妹進行傳幫帶創業指導,通過開設講座、聘作創業導師、進駐校內創業園等形式,鼓勵在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而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綜合能力,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四)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具體如下:
1.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綜合評價機制。對創新創業教育總的評價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人人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十大育人”評價體系,即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等綜合評價體系。
2.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多元化評價。改變傳統試卷考核的模式,從實際出發進行動態化、全面化的綜合考核。例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每個專業都開設了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業課程選修課,學生可靈活地跨專業按實際需要選修;所開設的全院必修課大學生創業基礎,要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各占50%的學分,開展“陌生拜訪”“實物營銷”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賺“第一桶金”的能力;為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學生可以邊學習邊創業,將“營銷技能大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等第二課堂的創業實戰成績作為創業教育課程的成績折算成學分;也可以暫停專業學習保留學籍先去創業再續學業。
3.完善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從教師創業指導能力和教學效果入手,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并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合理性建議。例如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將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創業實踐納入教學工作量,將所指導的創業學生的實績和滿意度調查納入教學考核成績進行評價;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啟用教學效果大數據時時統計反饋系統,激發了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學改革的活力。
4.制定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主要針對教學體系、教學的全過程、考試考核制定嚴格的評價標準,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將實效性的評價標準分別融入人才培養目標、資源條件、培養過程、培養質量之中進行評價,使之具有質量保障的可控性。其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包括對教師隊伍、經費投入、教學資源等人、財、物的實施過程的監控評價內容。圍繞學生發展所開展的培養過程、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以及教學改革,都需有明確的實效性評價標準,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實效性評價體系。
5.借助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創新創業跟蹤反饋。大學生畢業后的創新創業跟蹤反饋情況也是檢驗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效性的有力依據。教師的教育成效以及學生對所學創新創業課程的實效性評價,需要經過社會的實踐來檢驗,這就需要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對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采用畢業生登錄學校網絡平臺填寫調查問卷、進行創業咨詢服務等形式開展跟蹤調查,并針對調查數據進行有效性分析,以此作為評價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依據,也作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和教育質量的參考依據。例如2014年以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第三方公司麥可思公司,將學校關于麥可思公司的網絡調查平臺通過輔導員或班主任發給畢業生班級Q群、微信群或學生個人郵箱等形式調查、回訪、跟蹤畢業生,對畢業生畢業半年后、一年后的自主創業、就業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同時做好再次推薦就業創業的咨詢服務跟蹤工作,鞏固與擴大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成果。2016—2018年,據麥可思調查報告顯示,該學院學生自主創業比例連續三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該學院連續15年榮獲廣西“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單位”,被教育部評為“2018年度50所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總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存在前進中的諸多問題在所難免,這就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覆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評價體系,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特點,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助推創新型國家建設。
【參考文獻】
[1]沈燕明,屠丹丹,許勇.高校第二課堂創業教育的優勢與實效性提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6)
[2]高桂娟,李麗紅.高校創業教育實效性的評價與提升策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