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茶 高新華
摘 要:以微課的概念介紹為展開,說明微課的優勢,介紹翻轉課堂的概念與優勢,分析翻轉課堂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提升大學物理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123-02
以微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受到普遍關注,以下將就微課的概念、優勢、翻轉課堂的概念與優勢以及翻轉課堂運用于大學物理教學的可行性展開探討,最后提出應用措施。
1 微課的概述
微課的全程是微課程,其雛形源于國外的1min演講與60s課程,2010年微課的概念引入我國后,隨著國內外關于微課的不斷實踐與研究,學者與教育界逐漸形成了對微課全面且深刻的認識,概念也不斷演化,由微資源構成發展為微教學過程,進而演變為微網絡過程。當前關于微課的概念是教師在課堂內外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難點、重點等開展的具有明確教學任務的短時間、高針對性的課程,其主要載體為教學視頻、PPT等[1]。
2 微課的基本特點
微課的視頻時間以控制于3~6min為最佳,視頻時間一旦超過6min將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學視頻上轉移至外物,多持續于10min,從不超過15min。微課教學視頻的內容主題非常突出,問題極為聚集,因此與常規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存在的最明顯的差異是微課的內容極為精簡。較短的視頻時間避免了常規長時間課堂教學導致學生注意力轉移、厭煩等現象。
微課教學視頻的內容針對性較強,多為教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等知識點展開深入研究后錄制的教學視頻,一個教學視頻中僅針對某一特定知識點展開分析,因此具有極強的針對性。采用微課開展物理教學能夠實現物理知識的細化,即將原本整體的知識體系分解為各個細小的知識點,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制作不同的教學視頻,能夠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2]。
微課的形式較為多樣,多大量使用動畫、圖片等,因此教學視頻的視覺沖擊力較強;人腦接受聲音、圖像的難度明顯小于接受數據、文字的難度,采用動畫、圖片的方式傳遞信息使得信息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對學校教育而言,微課是學生與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能夠推進學校的教育模式的改革。
3 翻轉課堂的優勢
翻轉課堂指的是信息化教學環境中,由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學習資源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教學視頻),學生在上課之前觀看并學習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課堂上由師生共同完成協作探究、作業答疑以及交流互動等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以往的“學生在家里寫作業、教師在教室上課”的方式剛好相反,因此將其稱之為“翻轉課堂”[3]。
翻轉課堂的實施實現了對以往的課堂教學流程的顛覆。傳統的“課上”成了翻轉課堂的“課下”,傳統的“課后”則成為了翻轉課堂的“課上”,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后時間自行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對教學視頻中存在疑惑的可以反復觀摩視頻直至明白,也可以通過與其余學生的交流溝通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規避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受限的情況下,教師趕進度而導致學生聽不懂、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的問題,因此能夠顯著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能夠避免學生由于學不會而干脆放棄物理課。翻轉課堂的實施解決了大學物理課時受限而給物理教學帶來的困擾,課堂上不必再趕進度后,教師就可以將課堂時間用于答疑解惑,能將時間用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為鼓勵學生開展協作學習、相互交流提供條件,充分加強課堂上的交流互動,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翻轉課堂的實施下將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角色予以顛覆。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則是知識的接受者,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在觀看教師“表演”。翻轉課堂則將教師的主宰者身份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引導者,學生由以往的“觀眾”轉變為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探索者,成為了課堂的學習中心與主體,因此翻轉課堂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翻轉課堂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可行性
4.1 教師滿足翻轉課堂教學的要求
翻轉課堂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就需要教師有能力去開發、探索反轉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微課資源,也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大學物理的教師隊伍的平均年齡不到36歲,學歷均為研究生及以上,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使得教師易于接受新理念,敢于嘗試方法,滿足了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要求。
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得到了普及,教學過程中常用到PPT、錄音等多媒體軟件,可以認為絕大多數的教師已經對計算機技術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掌握了基礎操作技能,教師具有良好的計算機、互聯網的應用能力也為教師尋找微課資源提供了基礎上的支持。
4.2 學生滿足翻轉課堂教學的要求
縱觀翻轉課堂教學的相關文獻,無不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提出要求。當代大學生的共性是較為聰明,思維也較為活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對學習的認識程度不夠,不夠勤奮,因此學習效果不理想。不可否認的是高等院校中始終存在部分學生惰性較強,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從總體上看來,多數學生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學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課下的微課學習。將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的方式相結合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化,能夠克服這些學生的惰性,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4]。
當代大學生已經具有主見,也渴望著充分表達自我,也具有承擔責任的觀念與意識,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采用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發現,當前大多數大學生都對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感到強烈的好奇,并且這些學生也樂意體驗這種新型學習模式。
4.3 硬件條件的支撐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對大學生、教師而言,計算機、手機、互聯網等都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這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硬件層次的支撐。當前絕大多數院校普遍配置多媒體教師、電子閱覽室等,也為翻轉課堂提供了硬件條件。多數院校構建的自主學習網絡平臺也能給大學物理教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便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該平臺發布教學任務、開展測驗以及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等。
5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5.1 微課的制作
制作微課視頻前,需要對視頻的教學內容予以明確。以課程為依據實現對知識體系的細化、分解,如將知識體系分為波動光學、電磁學、振動與波動以及力學等;對各模塊予以逐層分解,如 可以將力學分為剛體力學與質點力學,質點力學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動力學、質點系、質點運動學等,逐層細化直至將知識分解為易操作、可執行且評價難度小的微小單元。將這些微小單元作為微課視頻的主題,制作相關視頻。
需要注意的是,微課突出“微”,因此需要做到短小精悍,將視頻時間控制于10min內以免學生的注意力發生轉移。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微課視頻單元編制難度適當、數量合理的練習題,將學習任務在上課前布置給學生以便于學生課下開展自主研究。
5.2 教學環境設計
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還要求學生家庭具備相應的硬件條件支持,保障學生在課下能夠通過電腦、手機等觀看視頻課件和互動交流。針對硬件條件較差的學生,學校應提供相應的設備支持,多配備智能網絡終端,比如建設和完善學校機房、電子閱覽室等,建立優質教育教學平臺,解決學生硬件條件較差的問題,保障學生隨時隨地進行網絡課程的自主學習。
5.3 教學模式設計
將翻轉課堂的模式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教師的工作是課前為學生布置課前的學期任務,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并發放給學生;課中組織學生展開關于疑難問題、爭議點的討論,適當講解后予以總結,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課后及時提供幫助與在線指導。
學生在3個階段內的任務是課前根據教師發放的微課視頻展開學習,發現存在不理解的知識點反復觀看并展開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溝通,相互討論解決問題,或者將問題記錄下來留待課堂提問;課中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合作研究與探討,及時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要求教師指導,認真聽教師的總結與講解并及時記錄;課后與同伴相互交流,完成教師留置的任務。
5.4 教學評價設計
課后教師及時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亮點予以總結反思,及時對教學效果予以評價,學生可以在QQ群內、微信群、教學平臺內與教師溝通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學生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使得不同學生對學習的要求不同,教師需要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并發放給學生,拓展學生的學習任務,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6 結語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與現代的教學改革理念不謀而合,微課的教學形式則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了信息傳遞的途徑,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與常規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物理教學的優勢尤為明顯,硬件條件、學生以及教師等也支持這一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貫徹落實,仍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研究應用策略進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秦學斌,昝宏洋,汪梅,等.淺談課堂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以《過程控制與儀器儀表》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37):88-89.
[2] 許成科,張登玉,楊興華,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獨立學院大學物理學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