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婷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醫院進行治療的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兩組患者的癥狀密切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情況、護理效果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分別為(9.33±3.35)d和(2745±452)元相比于對照組的(14.36±4.28)d和(5016±568)元,觀察組明顯更低,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3.75%相比于對照組的78.13%,觀察組優良率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上消化道出血;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85-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急危癥,患者出現大量的狀況時,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出現在十二指腸、胃等部位,癥狀是潰瘍或穿孔,臨床護理質量對于患者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2]。為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特選取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醫院進行治療的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5.21±2.14)歲;觀察組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5.26±2.1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的基本資料、年齡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病情監護、營養補給等。
1.2.2觀察組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措施為:①入院指導:面帶微笑的引導患者完成入院手術,介紹相關的規章制度,熟悉相關的生活區域,記錄患者的病情,將病情詳細的告知患者及家屬,提高其對于疾病的認知度,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②入院24 h后指導: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況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釋放,改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的積極樂觀心態。③飲食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病情變化情況,制定相對應的飲食指導,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縮短治療時間和治療費用。④全程陪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飲食進行全程陪護,與患者家屬一起密切關注患者的癥狀變化,記錄相關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及處理。⑤出院指導:患者病情穩定,達到出院條件后,給予出院指導,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定期進行復查,學會自我保健和護理,出現不適,及時檢查。
1.3 指標觀察[3-4]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情況、護理效果情況。護理效果判定標準:①優:通過臨床治療,檢測到患者的各項身體癥狀和體征相比于治療前,產生了明顯好轉或全部消失,治療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治療前明顯恢復或正常;②良:通過臨床治療,檢測到患者的各項身體癥狀和體征相比于治療前,產生了好轉,治療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治療前有所恢復;③差:治療后的癥狀和體征相比于治療前,數據無變化或惡化,治療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治療前,數據無變化或惡化。優良率=優與良之和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軟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計量資料,用χ2檢驗此次研究中得到的計數資料,P<0.05,表明差異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情況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分別為(9.33±3.35)d和(2745±452)元,相比于對照組的(14.36±4.28)d和(5016±568)元,觀察組明顯更低,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情況
觀察組患者優良率為93.75%相比于對照組的78.13%,觀察組優良率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其嚴重程度根據出血量的多少來進行區分,出血量較大時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影響,甚至直接導致患者缺血休克。因此,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給予一定程度的關注,避免患者因出血過多而導致休克死亡[5]。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主旨為“患者為中心”,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系統分析,綜合患者的病況針對性的制定相對應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全方面的、優質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質量,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為患者縮短治療時間[6]。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密切的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監測,然后才是針對患者病情變化改變或措施,使得護理措施更加適合于當時的病況,避免患者措施最佳的治療時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7]。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應先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況進行了解,為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的知識,提高患者的認知度,讓患者及家屬充分的認識到護理措施的好處,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治愈率[8]。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譚琳.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12.
[2]梁恬娟.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6):147-148.
[3]王秀玲.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29(13):123-124.
[4]湯月銀,陳惠蓮.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5):164-165.
[5]趙小蓉.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5,5(6):177-178.
[6]田紅艷.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臨床護理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12(33):74-75.
[7]丁春紅.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4):76-78.
[8]歐曉紅.優質護理服務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護理效男些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6):280.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