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師的道德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高校的發展、國家的前途。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應得到教師自身、高校及全社會的重視。文章旨在結合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所面臨的現狀及問題,剖析原因,探討新形勢下加強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1-19
作者簡介:劉力行(1992—),女,海南三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指高校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1]。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工作作風,決定著高校的精神風貌和辦學水平,也是高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競爭力所在。而青年教師又是高校教師的重要力量,是高等學校教學、科研領域的中堅力量。高校青年教師的道德品質、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
一、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是當前高校發展道路上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總體上講,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現況是良好的[3],他們能立場堅定、忠于職守、安貧樂教、熱愛教育、追求真理,以滿腔熱忱為祖國和科教事業的發展積極奉獻,表現了較高思想道德素質,也為廣大青年學生樹立了平凡又崇高的榜樣。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在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高校的教育思想呈現多樣化發展,而高校青年教師大多年輕、學歷高,很多都是博士或碩士畢業就進入高校工作,缺乏足夠的社會經歷,處于職業道德的培養和形成階段,對自由化思潮、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等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和抵御能力[4]。因此,新形勢下出現了高校教師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師德修養的滑坡。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政治素養缺乏,職業信念動搖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對青年教師的政治理論和國家發展形勢的學習教育有所忽略,主要表現在工作落實不到位,導致部分青年教師缺乏政治鑒別能力,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沒有貫徹執行黨的方針和政策,無法正確把握個人利益追求的重點和方向,過于追求世俗化的名利和物質享受等。調研顯示,部分高校青年教師過分看重經濟利益,將自身主要的精力重點放到了“第二職業”“校外補課”等方面,從而嚴重影響學校教學,導致課前備課不充分,上課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教學材料準備不足,課后缺乏反思,學術科研停滯不前的現象出現。
2.師表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足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也指出:“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做榜樣教育學生。”[5]由于教師職業所具有的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高校青年教師必須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養,身體力行,用自身行動感染學生,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但是部分青年教師為人師表意識淡薄,對職業品質認識不夠,不遵守教學紀律,遲到、早退、隨意調課,甚至接受學生“心意”,隨意更改學生考核成績;教學過程中自由散漫、語言粗俗、舉止不雅、儀表不整,在課堂上把個人對同事、領導的成見,以及對社會的抱怨等負面情緒傳遞給學生,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3.育人觀念缺乏,師生缺乏交流
教師育人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高校青年教師思維活躍、年輕有活力,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多與學生交流溝通,走進學生內心世界,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但是,部分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漠不關心,認為這是輔導員的職責。課余傾注過多精力忙于自己的“第二職業”,對學生缺乏關愛,忽視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敷衍了事。
二、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同時來自西方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也不斷滲入,導致我國許多優秀傳統文化受到沖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青年教師作為網民的主要群體,對網絡上參差不齊的信息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如果高校青年教師不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學習,就會受到西方國家價值觀念影響,甚至淡化自身的意識形態。最終導致青年教師只在乎個人利益,忽視學生培養、學校發展。
三、社會轉型期給高校青年教師所帶來的消極因素
1.高校師德建設機制不健全
多數高校對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主要是開展理論知識培訓,定期提交學習筆記,缺乏合理評價制度。因此,教師將時間精力過分投入到職稱評定、課題申報、教師考核等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評價體制中。
2.教師自身道德認識缺乏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因此較其他行業,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應有更高要求。我國青年教師雖然有高學歷,但不能片面地將高學歷與高品德畫等號,高學歷是教師專業學習的努力成果,同樣,高品德也需要教師努力提升。同時,由于很多高校青年教師是由學生到教師的單純角色轉換,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甚至現在很多“90后”教師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缺乏生活歷練,因此,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具備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等優良品質。
四、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的途徑
1.提高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認知水平
高校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用,加強對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及價值觀念的引導,要求他們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深入學習高等教育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發揮黨員教師模范帶頭作用,形成良好師風,堅定教書育人的職業信念。通過各類途徑加強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論及各類法律法規學習,創新培訓形式,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操守與實踐水平。
2.強化青年教師激勵機制
新形勢下,很多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缺乏,究其原因,在于市場經濟背景下,面對物質和金錢的誘惑,很多青年教師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忽視職業道德。因此完善青年教師激勵體制是提高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保障,通過薪酬獎勵、分配經濟適用房、表彰先進教師等激勵措施,緩解青年教師的經濟壓力,同時增強其職業榮譽感。
3.完善教師考核評估體系
高校要結合目前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廣泛征求意見,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標準,完善教師考核評估體系,將青年教師師德水平作為職稱評審、評優評先、職務升遷、科研申報、薪酬福利依據,并將師德考核常態化。同時鼓勵學生監督,設立校長信箱,獎懲分明。
五、結語
提高高校青年教師師德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它需要教師、高校、社會、政府的共同努力。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借鑒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才能推動我國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韋冬雪.高校師德修養實用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63.
[2][3]歐洪湛.新建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探析[J].高教論壇,2007(3):152-154.
[4]李 文.關于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EB/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刊),2016(10):48.
[5]李 晶.現階段我國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