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鶯鶯
摘 要:數學學科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周密性和抽象性,后進生在學習上往往缺乏獨立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這就會對后進生的數學學習帶來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到整體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認真細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達到轉化的目的。
關鍵詞:后進生;小學數學;輔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習滯后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后進生”。數學學科具有極高的科學性、周密性和抽象性,后進生在學習上往往缺乏獨立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這就會對后進生的數學學習帶來消極影響,進而影響到整體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后進生的成因
(一)社會因素: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社會上諸如賭博、網戀、網游等不良風氣橫行,許多小學生對此根本沒有抵抗力,學生的學習心靈受到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二)學校因素:農村地區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從辦學意識、水平和條件看,現在農村小學與城市的相比仍存在題著較大差距,數學學科要求更高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加之學校會對教學成績進行分類和越來越多的學習習慣不同的轉校生,這就導致農村小學的生源質量遠遠比不上城市。
(三)家庭因素:農村小學學生基本來自經濟不富裕的家庭,他們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低,部分學生父母外出務工,直接把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看,這部分學生在家中沒人嚴格要求自己,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更沒有獨立預習的習慣,還有部分單親家庭中的孩子自卑心理嚴重,這些都使學生形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四)學生自身因素:小學學生本身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學習意識和態度,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加之數學學科相比其他學科較枯燥,許多學生會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
后進生在數學學科上主要表現為:上課注意力渙散,不按時提交數學作業,九九乘法口訣記憶障礙,數字和符號記憶力差,錯過的題目仍會錯,等等。歸結起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智力障礙型,反應比較遲鈍,記憶力方面存在障礙;另一種是智力正常型,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缺乏興趣,排斥心理比較強。
二、轉化后進生的辦法
(一)培養主體參與意識,消除心理障礙。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后進生參與的民主和諧氛圍。農村中許多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心和教育,教師要多以朋友的身份與后進生多交流和談心,對于智力障礙型,課下需多輔導與關心,制定成熟的有針對性的輔導計劃;成績一般的學生要多給予他們尊重和幫助,使他們身處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便答錯了也可以再答,相互之間可以補充,不明白可以舉手積極發問,變懲罰為獎勵,使他們嘗到參與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悅,從根上消除他們怕被批評和笑話的心理障礙。
(二)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互聯網大背景下,農村小學要積極引進多媒體設備,及時創新教學手段和模式,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數學教學的圖片和視頻案例等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按照“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的原則分配小組,課堂上一個記憶力快、學習認真的優等生與一個后進生一組,加強小組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課下作業中,按照興趣分組,熱衷于應用題的一組,熱衷算術的一組等,使后進生獲得更多與其他同學接觸機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三)培養用心做題方法,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部分后進生在做題過程中,一點就通,但一做就錯,對于這部分學生應培養其用心做題的方法。平時要加強用心計算、用心審題、用心解題。
(四)構建聯合機制,鞏固學習意志。
1.教育部門要多給予資金幫助,增加農村小學教學設備的數量,保證每一間教室都配備多媒體設備,整頓社會不良風氣,凈化小學學校周圍的網吧、游戲廳等娛樂場所,加強學校周圍環境的社會治安,禁止大型車輛和無良商販的進入,營造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學習的社會氛圍。2.學校要加強校園治安和學生暴力事件,防止優等生欺負后進生的現象出現,針對有數學心理學習障礙的后進生,建立心理咨詢室和數學學科輔導室,針對性格頑皮的孩子應多給予些關心和耐心,多為學生列舉數學界的偉人,為他們樹立學習目標和榜樣。3.重視家庭教育在農村小學后進生成長過程中的引導作用,發揮父母的育人功能。
新課改理念下強調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以促使小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展。“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認真細心地加以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樹立轉化一個后進生和培養優生同樣重要的信念,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一個個后進生都能抬起胸膛,走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參考文獻:
[1]盧彩餓.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后進生的輔導.[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
[2]劉玉紅.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差生的輔導策略.[J].《學園:教育科研》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