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體驗性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必備屬性。而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基礎科目,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構建體驗式的小學數學課堂是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都不能推卸的責任。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我們應充分發揮自身智慧構建體驗式的小學數學課堂,讓小學生能夠在數學知識的海洋自由的馳騁、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課堂;教學實踐
體驗是一個親身經歷的過程,要想構建體驗式的小學數學課堂,就要強化學生們的數學課堂參與。而要想強化小學生們的數學課堂參與就要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激活學生們的課堂情感,調動學生們的數學思維;就要為學生們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知識學習空間,讓學生們能夠在情感和興趣的驅使之下,自由的獲取知識、增長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才能讓學生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由的馳騁呢?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活情感
人是情感的動物,情感是人進行一切行為活動的內在動力。因此,要想讓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由的馳騁,就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激活學生們的課堂情感,讓學生們在情感的驅動之下自由的探索數學知識。而情境是激活學生情感的外在條件,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激活學生們的課堂情感,就要學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適宜的知識情境,讓學生們教學情境中自由的調動自身的情感經驗,完成探究任務。
例如:在《負數的認識》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構建生活化知識教學情境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的。
首先,我問學生們:“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內容某地溫度為4℃到-5℃,這個‘-5℃是什么意思呢?”“零下5攝氏度。”學生答。“那這個‘-是零下的意思嗎?在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符號呢?”我又問。“在表示增長率的時候也見過。”一個學生回答道。“在比賽記分的時候見過。”另一個學生回答。接著,我又問道:“那你們可以總結出負數的含義嗎?”然后,我讓學生們以自由討論的方式總結了負數的概念。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們構建了一個生活化的知識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激活了自身的思想情感,促進了學生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充分調動,進而讓學生們可以在數學課堂中自由馳騁。
二、計白當黑,減少干預
計白當黑本是中國傳統繪畫手法,后被廣泛應用到了各個領域。計白當黑的手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效的減少了教師的課堂干預,落實了學生們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活力的全面迸發。因此,要想讓學生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由的馳騁,就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減少教師的課堂干預,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自由、輕松、活躍的知識探究氛圍。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的。
首先,我將學生們分成了人數適宜的知識學習小組。然后,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如下問題進行探究:
(一)什么是折線統計圖,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二)折線統計圖和我們之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三)點與折線在折線統計圖中有什么作用呢?
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在觀點的不斷提出和完善中完成了課堂探究任務。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展開知識教學活動,給學生們營造了自由、輕松的課堂探究氛圍,留足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們在交流和實踐中完成了課堂探究任務。
三、組織活動,提升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小學生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由的馳騁,除了要激活學生們的課堂情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之外,還要吸引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們在興趣的指引之下快樂學習、自由探究。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是以組織活動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馳騁學生的思想的。
首先,我將一些平行四邊形卡紙和剪刀分給了學生們。然后,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以“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方式將這些平行四邊形卡紙變成自己熟悉的圖形。經過簡單的討論和嘗試之后,學生們很快將這些平行四邊形變成了矩形。隨后,我和學生們一起根據矩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活動教學的方式豐富學生們的課堂實踐,吸引了學生們的了課堂探究興趣,增加了學生們的親身體驗,進而讓學生們在親身實踐實現了情感經驗的充分調動,馳騁了思想。
綜上所述,要想讓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自由的馳騁,就要堅持體驗化的課堂教學理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課堂探究氛圍,讓學生們在情感和興趣的驅動之下自由的探究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高菲.淺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方法[N].發展導報,2018-12-18(019).
[2]魏克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學周刊,2018(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