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文化課的學習,更注重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普通高中都有開設音樂、美術課程,雖不涉及高考,但卻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課程。而高中美術教學不僅能夠開拓學生藝術視野,激發其創新精神,還能培養學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關鍵詞:全面發展;藝術視野;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08
作者簡介:楊煥霞(1985—),女,吉林安圖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美術教育。
普通高中美術教學分為5個系列9個模塊,即美術鑒賞、繪畫與雕塑、設計與工藝、書法與篆刻、現代媒體藝術。每一個系列,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完美的學習內容。而被眾多學校廣泛運用的當屬美術鑒賞這一模塊,這一模塊涉及內容較廣,欣賞內容又延伸到其他模塊,是很多教師的首選教材。筆者就以《美術鑒賞》這本教材為主,談談美術教學的方法。
一、廣泛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能夠將教師的知識技能更直觀地展現、傳授給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更是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首先美術就是要創造美、欣賞美、展示美。欣賞、展示就是要給大家看,看書本也好,看圖片也好都是一種展現。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用投影儀清楚地放大,清晰地展現給學生,能達到學生更直觀地欣賞美的目的。其次書本展示、圖片展示有一定的局限性。僅薄薄的一本《美術鑒賞》所包含的藝術家作品是有限的,因篇幅有限,書中只是印刷了具有代表性的某些作品。而有些教師會自帶一些圖片,一些材料進入課堂,這不失為一個授課的好方法,但也不是上上策。教師要找的材料不一定都能找到,并非會全面,也會有一些遺漏之處。而運用多媒體,通過發達的信息技術,將教師能想到的,所需要的材料,通過大屏幕展現給學生,使學生通過多媒體與藝術達到零距離接觸。最后高中美術欣賞課沒有涉及高考,是為培養學生藝術素養,開闊學生藝術視野而開設的課程。因而,很多學生失去了主動學習的動力,這就需要教師運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時多媒體教學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具體作品鑒賞分析
《美術鑒賞》這本教材多以鑒賞作品為主。那么如何進行美術鑒賞呢?純粹的教師講解難免會使課堂枯燥乏味,學生興趣頓失,從而導致課堂效率差。為了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鑒賞的能力,筆者總結了幾點提高學生對作品欣賞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
(1)教材作品鑒賞,取其熟悉,去其陌生?!睹佬g鑒賞》這本教材涵蓋了很多內容,當然也包含了很多的藝術作品。這些名作,我們不可能一一欣賞,了解其藝術價值。這時可以找學生比較熟悉的名作來進行鑒賞,提高學生興趣。例如,欣賞作品《蒙娜麗莎》,幾乎每個學生都知道這幅作品,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謂是經典,學生欣賞起來自然是興趣濃厚。
(2)多欣賞學校所在地的現實作品,從現實提高藝術興趣。僅僅欣賞書本,難免枯燥,許多學生閑暇時都已將課本翻閱完,已沒有新意。這時可以從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找到學生較熟悉的作品進行鑒賞。
(3)滲透藝術家思想,了解藝術家生活。鑒賞一幅藝術作品,先要了解其作者。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作品,也就是說作品的意義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那么,想要上好藝術鑒賞課,就要給學生滲透藝術家的思想,使其了解藝術家的生活。
三、開設藝術創作課
(1)創作能夠提高課堂興趣。現在的教學方法不能局限于理論教學,尤其是藝術課。理論的講解過于枯燥,乏味,會使學生對美術課失去興趣,從而在內心抵觸美術。因而美術課堂應在理論的基礎上多開展創作實踐課。適當地讓學生動起筆,動起手。實踐創作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性,觸發其思考能力。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有了主觀的求知欲。
(2)創作加深對欣賞的理解。美術鑒賞離不開欣賞,離不開理論的講解。單調的理論講解往往會使課堂效率變低。因而在講解完鑒賞時,可讓學生自己創作,學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起到更好的鑒賞作用。
總之,美術是學生從小就喜愛的學科,進入高中后更應延續他們的愛好,在繁重的課業之余,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和藝術的美。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美術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 妮.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內江科技,2012(8):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