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規定,通過歷史必修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一教育理念影響下的高中歷史課堂:一問題情景教學法是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二突出主題教學是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路徑;三重視教學設計是新課程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順利進行的保障。
關鍵詞:新課程;問題情景;主題教學;教學設計;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實驗已全面開展,通過對新課程的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在加上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對新課程影響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有了較多的感悟,也積累了一些心得。
一、問題情景教學法是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歷史新課程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的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都知道,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需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心理學家指出,只有當學生置身于與自己的情感、經驗產生共鳴的環境當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才能被喚發出來。所以,歷史教師的責任就是要積極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氛圍。
在新課程的影響下,問題情景教學法已被各學科采納,用于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氛圍。那么,如何創設歷史問題情景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問題情景的材料來源非常重要。情景材料必須是能夠真實反映歷史的、與社會現實和社會生活最貼近的,或者在學術上有爭議的觀點,這樣的情景材料最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只有當學生的情感動了,思維就活了,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也就強了。例如,我在分析希臘智者學派“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局限性時,我選擇的情景材料是發生在前幾年的馬加爵案,設置的問題是:(1)馬加爵案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帶來的后果是什么?(2)據此討論“人是萬物的尺度”有何局限性?給你的啟示是什么?通過層層設問,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合作交流中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因此,問題情景教學法符合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也才能承載起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突出主題教學是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路徑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編訂是以專題為線索的。必修內容有三個學習模塊,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每個模塊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一課都是單元主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規定通過必修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歷史課堂也就必須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把主題教學貫穿在每節課中。圍繞一個主題更加能創設出與學生情感、經驗共鳴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對一個主題知識做縱深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學生對歷史發展的全局與局部的認識。
以“百家爭鳴和傳統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為例。本節課的知識點有:百家爭鳴的背景及地位,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的思想觀點。本節課的內容在本單元“傳統主流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如果面面俱到的教學,知識點零散,不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于是,我根據本單元的主題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主題是儒家思想,然后圍繞這一主題,我設計了三段關于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問題情景,通過這一主題的教學,學生加深了對儒家思想的認識,在比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主張中,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并為下一節課繼續探究儒家思想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利于學生對儒家思想形成一個由局部到整體的全面認識。
三、重視教學設計是新課程下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順利進行的保障
如前所述,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要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突出歷史主題的教學,其目的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在學生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師主導、
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建構模式成為了新課程下歷史課堂的基本模式。但是受教師教法、情景材料、學生自己的認知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往往會出現不理想的結果。學生啟而不發,無動于衷,于是教師就只能自導自演、穿著新鞋走著老路,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又回到了滿堂灌。要改變這一課堂現象,我認為歷史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要關注四個環節。第一,認真設計教材。要把教材內容結構易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突出主題教學,分散難點,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又能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第二,認真設計問題情景,從情景材料的選擇到問題的創設,都要本著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設計,讓學生置身于適合學生的情感特點和認知能力的環境中去學習。第三,設計學生的學習流程。要考慮教材內容的難易、情景材料及創設的問題、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等因素,設計每一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學習的方式及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以保障課堂的節奏和實效性。第四,關注教師的自我設計,包括自己的儀容儀表、在每一個環節中的語言、態度、動作,要真正體現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者和助跑者。
只有把教學設計做到細致,歷史課堂就一定會充滿活力,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建構模式就一定會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