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勢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各高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全面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并依據實際情況,探索多種措施,形成合理機制,提升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
關鍵詞:新形勢;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1-07
基金項目:本文是重慶高等教育學會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通識教育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階段性成果(CQGJ17194)。
作者簡介:趙 麗(1985—),女,重慶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概述
第一,創新教育就是使學生具備創新意識,繼而掌握創新本領,使其勇于創新,樂于創新,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開拓進取,打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第二,創業教育重要的是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創業,創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以及具備哪些基本的創業能力,打破“唯就業論”,緩解當前就業壓力,這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理念的革新。
新形勢下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在新時代科技創造未來的趨勢下,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提升全民族的創新能力,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第二,當前人才培育模式趨同化情況十分嚴重,面對多樣化人才的短缺,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其長效機制,對于培養多種類型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可以促使高校主動進行教研教改,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助力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第三,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機制,這樣可有效提高教育質量,促使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實現自身價值。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1.觀念上重視不夠
經調研發現,多數高校不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主流教育教學體系,而且師資參差不齊,學科定位更是模糊,這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基本的學科歸屬。
2.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基礎條件
首先,教師嚴重缺乏,多數高校沒有專門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其次,比起發達國家,我們在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和手段上還處于初期探索階段,遠沒有形成成熟的方法體系。最后,部分學校日常工作缺乏必要的資源支持,包括硬件和軟件,這是影響創新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一大瓶頸。
3.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脫離
多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大多數時候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壓根和專業教育教學沒有任何關系,在教育教學中缺乏必要的載體,長時間必將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無法有效開展。
三、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長效性的措施
1.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地位,與專業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首先,各高校要在頂層設計層面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其學科定位,使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進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建設體系中。其次,各高校要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將該項工作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規劃,同時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納入全校課程體系建設中。最后,地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務必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地方人才隊伍培養整體規劃,在多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
2.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
在日常建設中,學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有效融入專業教育教學以及基礎教育教學體系中,從教學的綜合性和學科的互補性方面下功夫,重視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的有機融合,尤其重視實踐環節。此外,必須重視教材建設,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根據學校專業設置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材編寫。
3.研究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第一,根據學校定位確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比如,研究型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要重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重視學生相關基礎知識體系的完善;一般大學則重點放在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第二,從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開展的時間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較早的學校,應將重點轉移到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與實踐能力強化的融合上,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利用與整合上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較晚的學校,要把功夫放在普及創新創業理念上。
參考文獻:
[1]李世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
[2]劉 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文存閱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