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虹
[摘要]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每一個財務活動環節都存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多種風險因素在企業財務活動上的集中顯現,能夠及時突顯企業的經營狀態。通過分析我國房地產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規避和化解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為有效利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保障企業財務安全提供參考。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風險防范;財務預警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2-0157-02
一、財務風險概述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持續經營活動中,因為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其多種難以預料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迫使企業的現實利益與計劃目標發生背離而形成的經濟損失。財務風險分為廣義的財務風險和狹義的財務風險:廣義的財務風險包含四種,分別是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風險;狹義的財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因欠債經營需要歸還到期本息債務而產生的融資風險或籌資風險。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企業之間相互博弈的局面越發明顯。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發展影響越來越大,作為當代企業十分有必要知道財務風險是怎樣產生的,構成財務風險的因素是什么。只有構建風險防控體系,規避和防范企業經營活動中的財務風險,才能保障企業科學穩健發展。分析財務風險和規避財務風險,對當代企業的經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投資風險
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而往往風險和利潤呈現為正比例關系,投資獲得的利潤越高,風險也就越大。所以企業在投資活動過程中,應該掌握投資風險因素。一方面控制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將企業獲得的利潤做到最大化。投資風險存在于企業整個投資活動中,在各種各樣不可預知因素的影響下,投資有無法達到計劃收益的可能性。
(二)營運資金風險
營運資金風險指的是企業在整個經營活動中由于現有資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會危及企業的生產經營,以及可能引發的財物損失。營運資金風險包含現金風險,現金流不足會使企業資金周轉受到影響;存貨風險,大量的存貨讓資金回籠的周期變長,加大生產成本;應收賬款風險,應收賬款可能變成壞賬,使企業造成經濟損失,而且應收賬款過多,企業資金過少會危機企業經營發展。營運資金風險形成的原因有:企業制定的經營戰略指標和財務能力之間相互矛盾不科學,容易使決策變得激進,急于求成;在營運資金的支配上不能高瞻遠矚,過于維持現狀;對資金的融通與流動資產之間的關系缺少一種全面細致的思考。
二、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相關分析
(一)外部因素
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源于外部環境,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等方面,而外部因素都屬于不可控因素,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1貨幣政策
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一直都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房地產屬于資金密集型的代表性行業,貨幣政策會影響市場的資金供求關系,進而影響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需求。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企業需求資金會有壓力,房地產企業如果開發新的項目,那么對于資金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緊縮的貨幣政策容易使房地產資金流受到威脅。而寬松的貨幣政策會讓房地產企業資金需求難度減小,對比之下寬松的貨幣政策會讓企業資金鏈不易斷裂。
2信貸政策
政府出臺的房貸政策會影響部分購房者的需求,如果政府出臺緊縮的信貸政策會使購房壓力增大,一部分預購房者則無法購房,促使房地產企業進入低迷。
3市場競爭激烈
由于房地產市場低成本高利潤,收益較高,吸引很多投資者,由此掀起一股房地產開發的浪潮。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帶來的是房地產市場的供求不平衡,出現供大于求,這樣的供求關系影響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有可能造成大量商品的積壓,一旦出現大量存貨,資金無法回籠,一些貸款無法償還,極端情況會出現破產的風險。
(二)內部因素
1經營者忽視財務風險
企業經營者沒有正確認識財務風險,更為在乎企業收益,使得房地產企業的決策者對于風險的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在決策和對企業管理時,針對風險只是“紙上談兵”,并沒有采取什么舉措來化解財務風險。
2資本結構不合理
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屬于資金驅動型行業,對資金需求量巨大,僅僅依靠自有資金并不能滿足企業需要。“長借短使”依靠預期的收益來償債,將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3預算、成本不合理
房地產企業所開發的項目和其它類型企業所經營的項目相比,成本結構較為復雜,這其中包括購買土地的費用、工程建設的費用、一些相應配套措施的費用等一系列費用需要財務人員合理預算。一些房地產企業的管理者更多關注的是工程的質量和工程進度,而忽視對成本的管理,最初的財務預算與成本存在較大偏差。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資金阻滯,危及企業持續經營。
4企業盈利能力差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一直伴隨著財務風險,但是近幾年才逐漸發現財務風險愈加嚴重,導致這種情況的很大原因是房地產企業的盈利能力不佳。在企業盈利能力強時可為企業提供資金保障,而當企業盈利不佳時企業凈資產會減少,同時也會使總資產減小,使企業的償債能力受到擠壓,促使財務風險變大。
三、房地產上市公司防范財務風險策略
(一)健全投資管理體制,化解投資風險
首先防范投資風險。主要考量投資項目是否具有潛力、投資項目的盈利周期、投資項目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其次,建立上市公司投資風險原因分析系統,將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進行概率統計,盡量將投資風險降到最小。第三,上市公司可對新開發的投資項目分階段進行管理。如在投資準備階段,建立預算投資部門,對項目前期的市場進行調查、計量投資預算、投資是否可以進行等工作,確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在投資實施階段,結合投資預算,監控每一個環節成本費用,控制好收益與成本之間的協調關系;在投資后期,進入正常運作模式,就要對其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行重點監控,保證上市公司預期收益。
(二)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金利用率
上市公司負債主要集中在債務融資、權益融資,而債務融資主要集中在短期債務上,長期債務無法實現。因此,上市公司應調整融資結構,增加長期負債比例,為企業經營運作贏得時間和現金流。吸取外部戰略投資者和股權投資者的同時,增加權益和負債的比例,以使上市公司能將資金運用于其它業務拓展中。為了重構上市公司財務預算系統,提高預算管理,建立上市公司現金流量預警表。閑置資金造成資金浪費的同時也會喪失一些機會成本。而現金流量少,則資金鏈緊張,如果有不可控風險來襲,很容易使企業現金流鏈斷裂,危及企業持續運營。要加強應收賬款管理,構建上市公司客戶信用系統,根據客戶規模、合同規模、客戶還款及時性等指標對客戶進行風險分類,并授予相應的信用等級,積極與資產管理公司、金融資產交易所等機構合作,將一部分應收賬款進行債權轉讓,商賒追收合作,甚至鼓勵優秀合作客戶進行債轉股,降低應收賬款比例,加快資金回籠。
(三)構建預警系統,減弱營運資金風險
上市公司可根據業務實現目的,盡力縮短渠道長度,保持渠道流暢,提高效率,增強市場反應機制,強化前端信息反應速度和準確度,正確匹配資金需求度,達到零營運資金風險,與大信息化公司合作,完善信息化系統,提升效率。加強營運資金管理信息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協調,協同進行營運資金管理降低風險。完善全球金融結算網絡,加速資金劃撥通暢,減少資金在各個環節的滯留時間。完善現金安全管理,通過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風險,關注現金短缺管理。優化資本結構,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的合理度,保持財務彈性。提高存貨周轉率,獲取現金流,提高資產流動性,提高權益資本收益率和資產報酬率,降低、減弱上市公司的營運資金風險。
四、結論
財務風險是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企業應有效管理財務風險、保障財務安全。財務風險并不是只有某個財務指標的變化,而是表現多個財務指標數據的惡化,因此,應針對上市公司性質結合行業內容,構建屬于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并能為其它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理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5.
[2]孫立明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研究[D].重慶大學,2011.
(責任編輯:郭麗春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