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妹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能夠廣泛存在,主要是因為它的互助性和發展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
【關鍵詞】合作學習 交流溝通 高效 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48-02
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試看如今的許多語文課堂,由于普遍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于是處處可見三五人分組而坐,時時可聞“蛙聲”一片,可謂是熱鬧非凡。可冷眼旁觀不久,你就會看出許多的道道來。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多流于形式:或你推我讓,不知從何說起;或熱鬧是他們的,與我無關;或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只是與學習無關……于是寶貴的時間就在“如此中”悄然流逝。請問課堂的高效從何而來?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高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呢?通過在課堂中的反復摸索,以《黔之驢》這節課為例,談談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黔之驢》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篇幅雖然不是很長,但是文意的理解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篇課文想用一個課時上完必須要在課堂環節上精心設計, 所以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共設置了4個合作與交流的環節,這個環節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起來,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第一個是小組合作朗讀環節。利用字典和課文下面的注釋朗讀課文,小組的分工盡量是安排語文朗讀程度不同的學生,這樣會在最短的時間讓每個學生完成朗讀的任務,他們在合作中能夠及時的指出彼此的問題,比如“以為且噬己也”的斷句上同學們出現了困惑,老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參與到學生中去,及時了解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及時給予幫助。合作學習之后就是檢查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學生的朗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第二個是小組合作背誦環節。在第一步目標已經達成的情況下,放手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努力背誦課文,并相互檢查,大大促進了學生背誦的熱情,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數一下全文一共10句話,10句話的背誦對于學生們來說似乎一下子降低了難度,在心理也克服了文言文的背誦障礙,我的課堂檢查結果是,馮濤同學用了三分鐘時間準確無誤地完成了背誦,由此看來,我們的學生不是沒有潛力,不是沒有熱情,關鍵是看我們在課堂上如何去發掘他們的潛力,如何去調動他們的熱情。經過了五分鐘的小組合作背誦,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基本完成任務。朗讀與背誦我認為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極其重要,這應該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接著完成第三個目標就會容易一些,因為上面兩個目標的達成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大大增強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合作學習理解課文的大意就相對要容易一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讓他們逐字逐句地把每一句翻譯寫下來,課堂時間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讓他們四個人或五個人一小組,每個人口頭翻譯一句或者兩句,遇到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利用工具書,可查找以前的筆記,可尋求老師的幫助,比如:黔之驢的“之”字,同學們可從“之”字的五種用法中去判斷,從而得到“之”字的含義是結構助詞“的”。淺顯的地方為了節省時間直接帶過去,而對于一些重要的實詞或者虛詞要及時的做記錄,重點句子疑難句子要重點解決。在這個環節實施的過程中,老師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參與到每一個小組的活動中去,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問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出描寫驢的詞語或句子;第二個問題是找出老虎心理變化的詞語或句子,完成這兩個問題,同樣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因為合作大大節省了時間,并且也完善了答案,“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 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可能得到更多的收獲。老師明確答案后,請同學們根據對于驢與虎的描寫分別得出驢與虎的性格特點,由此得出這一則寓言的寓意。
對于這則寓言的學習我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很順利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能夠廣泛存在,主要是因為它的互助性和發展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欣賞者,他們把學生推向了前臺,放手讓他們跑,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讓課堂變成了學堂,教室變成了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在這里競相綻放。
一、學生要有明確的合作方向,老師給的問題要明確
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一有“問”即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殊不知,此舉頗有畫蛇添足之嫌。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小組討論無可厚非,可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單一答案的問題又有何討論價值?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降低了課堂效率。可見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非常重要。
1.當提出一個問題,學生舉手如林,眾說紛紜,既言無窮也意無盡時,老師在這個時候要給予及時而準確的引導。
如,語文課本的每一個單元后均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形式豐富,內容繁多,憑個人力量在短暫時間內無法分鐘準確無誤完成,如果將每一板塊分給組內相關人員專門負責,再小組合作交流是不是會事半功倍呢?
2.一堂課的重難點或拓展探究題,需要群策群力時小組合作學習講究的就是一個合作的效度以及探究的深度。
二、小組活動的人員搭配要科學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給夠學生兩個時間:(1)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2)小組成員充分的討論交流的時間。給足學生合作是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高效的保證。
1.巧妙組編小組成員,促使合作協調有序
這樣組內每人都有角色,充分發揮個人特長,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輪流擔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現和鍛煉的機會。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過團隊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構建好之后,我通過游戲、競賽、活動等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磨合,使組員達到相互依賴的關系、協同共進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
2.先思考后合作
思考問題是自我學習、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過程。在合作學習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積累交流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學習離不開交流、討論,而交流、討論的基礎就是小組成員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這就需要合作前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3.給足合作的時間
一位著名的學者說過:不足三分鐘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合作。因為小組合作必須有充足的時間做保障。只有時間足了,才能讓每個學生有表述的時間、質疑的時間、討論的時間。盡量讓他們把話說完、把問題問完,把疑慮澄清完,經過充分的討論交流才能達成共識,否則極易形成“匆匆上陣、走走過場、草草收尾”、只圖表面熱鬧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三、老師要參與學生的合作學習,及時給予解惑并注意合作的技巧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討論時,個別教師袖手旁觀,甚至站在講臺之上,獨自欣賞學生討論的熱鬧場面,生怕自己積極主動的參與妨礙了學生討論的熱情。而事實上,學生正因為沒了教師的及時點撥而顯得很盲從,甚至有的學生逃離了教師的視線而各行其是。正確的做法是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去,指導小組的合作探究。
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間思維碰撞的過程,時常會有思維的火花閃現。這種火花可能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個富有創意的想法。教師要在傾聽中努力去感受和尋找。教師在巡視時,要把有特點的題目記住,并在全班交流時進行展示評議。這樣,幾個學生的思維火花便能燃點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在開始采用合作學習這種學習形式時,小組的交流和討論往往容易出現交流與討論淺層次、表面化,組員在一系列的討論題中無法把握重難點,也不會很好地把握時間的分布,也會有學生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參與交流。這時需要教師及時的點撥,才能使學生排除障礙,進行細膩而深入的談論。
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方法,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技能支撐,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核心。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傾聽必須注意三點:(1)專心聽——聽清楚,聽清楚組員所說的具體內容和主要觀點;(2)虛心聽——不插言,這是一個禮節性的要求,就是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中途不插言,不挑釁,不做出不屑的表情;(3)耐心聽——聽到底,就是耐心聽組員把話說完,耐心聽組員質疑。
課堂應該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在小組學習合作中充當主角,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
[2]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科學教育出版社,第26頁
[3]蕭伯納:《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名言名句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