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注意營造學生自由發展的生態條件,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從而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數學課堂閃耀人文的光芒,充滿活力,吸引學生快樂地學習。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新理念 數學課堂 學習氛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25-01
一、讓學習材料活起來
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基本載體,是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價值的重要資源。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應該是現實、有意義的。數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為創設形象生動、貼近實際的教學導入提供了方便。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選擇有效的學習材料,注重學習材料的生活性、趣味性、實用性、開放性和數學味,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的探究活動中來,真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探討,為改進數學教學工作而努力。讓學習材料活起來,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于課堂教學,圖文并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
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究科學知識,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情感”為教學開道。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如果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學生在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下學習,要比正常情況下接受力提高大約三分之一倍,記憶力提高接近兩倍,對所知識綜合更全面、更合理、更準確。
三、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內在動力。數學課是一門枯燥、空洞、無味、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難以提高的課程,有了信息技術就可通過聲、形、畫來激發學生的器官,使學生對新學的內容充分注意,激發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講解更直觀、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僅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和輕松,還加深了理解。
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聽”會的,而是“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答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學寫出。
衡量課上得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在于我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不在于我講得生動、形象、風趣幽默與否,而在于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快樂、高效與否。在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必須努力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
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原來的講授式為學生自學式,以學生的需要為本,當一個課堂從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時,學生的求知欲望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
如今的數學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耐心輔助,與學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真正地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總之,新標下的數學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訓練集中營,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找到丟失已久的自我,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課堂也會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琴.教師如何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