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虹
【摘要】語言運用能力表現在語文教學中就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通過聽說讀寫能力達到語文素養的提升,學生學會運用先賢的思想看待問題,從而指引學生生活實踐的最終需求。這是由淺入深不斷深化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實質所在。那么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則成為課堂的教學重點。文章以此為出發點展開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語言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53-01
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科學理解的重要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系統學習的開端內容,因而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尤其是作為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其行為自制力和自身的判斷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備對事物的基本感受,所以在此階段重點培養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有很大助益。具體說來,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課堂轉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學語言方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時尤其注意方式方法的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大大吸引學生的關注,特別是教師語言的改變,盡可能呈現出多樣化的方式,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一定能被吸引,學得有趣了,上課自然聽得認真了。教師改變教學語言進行教學,在上課之初就及時抓住學生的眼球,從而訓練學生的聽的能力。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在學習三年級課文《臥薪嘗膽》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懸念,把課文內容變成故事來講,在學生深入學習之后,了解了越王勾踐是如何忍辱負重,堅持到最后的,故事講得越有趣,學生就聽得越認真。在教師故事情境化的語言的熏陶之下,既訓練學生的聽力和注意力,又考察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等內容,為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待課文學完了,就可以翻轉過來了,請學生來講故事,語言訓練就踏踏實實地落實了。
二、開展游戲化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除了故事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游戲教學模式,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即“說”的藝術。這一環節主要以學生為主導,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實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寓教于樂的魅力。比如學生在學完課文《小稻秧脫險記》這一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演繹看過或學過的童話故事,讓其他學生觀看的同時體悟故事賦予的深刻含義。教師與同學組成評委組投票選舉,著重分析哪組學生的語言、動作、神態等表現到位,充分肯定學生自我表現的同時起到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作用。 游戲化的教學除了進行表演形式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每日課前三分鐘進行表達訓練:自我介紹、講故事、推薦好書等等,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落實字詞句段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字詞句段就是語言運用的基石,課堂上的落腳點之一既幫助學生掌握應會應知的字詞句段,并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以蘇教版三年級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內容為例,作為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必須要做到會讀、會背、會寫,且能清晰描述每句詩的具體含義,正確書寫每個漢字。比如古詩中的“異”“倍”“茱萸”的漢字,就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教師進行重點指導,“異”在此句中意為“不同的”,也就是有何異同的應用,而“倍”就是“加倍”的意思,數學中的誰是誰的幾倍,就是這個漢字,“茱萸”則是一種植物,所以漢字都是以“草字頭”為偏旁,而“朱”“臾”則是音近字,就讀“zhū”“yú”,如此將漢字分解開來講解,除了重點突出外還能賦予其生字含義,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集體的漢字書寫,就能極大程度的避免錯別字的出現,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綜上分析,這三點策略的描述都是圍繞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開展的。這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基本功課,也是學生必須要扎實掌握的重點內容。當這些能力綜合運用起來,才是真正的語言運用能力的表達。在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運用能力是最能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換言之,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在學習文章閱讀理解時才能更快地抓住重點,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此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語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教師一定要用好課堂40分鐘,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更好的開展對學生的語文教學,促成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習得。
參考文獻:
[1]王延鳳.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鼓勵性評價的問題及改進[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劉志林.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運用策略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