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
【摘要】要想達到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占據的主體地位,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這一目標,就需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校積極監督教師開拓新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語文閱讀的成績,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爭做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88-02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在一起,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尋求適合不同學生年齡段和適應心理變化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積極的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的思路去學習語文閱讀,本文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試著分析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且總結幾點策略進行歸納總結。
一、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由于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和心理因素在不同的變化之中,所以對于理論與實際的知識都是在最初的認識階段。在學校的授課過程中,要使學生掌握主動權,做課堂的主人,教師處于輔助的地位,教授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技巧,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成績。
在現階段的義務教學過程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活動融為一體,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具體有以下幾點:
(1)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作為教學的基礎,促進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創新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將加強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到日程上。
(2)根據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層次,爭取做到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能夠聽得懂,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不用重復能聽懂的課程,實現優化課堂的模式,積極構建一個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解放小學生的天性,尋找到合適的、科學的教學方式。
(3)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對于情感理解的不同,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運用合適于小學生年齡段的情感表達來促進他們對于生活美好的向往,提升小學生的價值觀、思想觀和對情感的有效表達。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增強知識的理解,加強語文閱讀的訓練。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選擇優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成績
現階段,由于部分學校在每一個年級提升的過程中,都會更換新的班主任進行授課,甚至于一些偏遠的地區的學校,在同一個年級會有幾個不同的教師。
從一個角度來講,就會出現不同的學生適應的能力不同,對知識理解的快慢不同的現象,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比較低。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阻礙,由于經常性的更換教師,學生無法快速的適應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教師提問的時候無法回答出答案。加之語文閱讀的枯燥型,造成了大部分學生不樂意去學,沒有學習的興趣,這就會造成緊張的教學氛圍。
所以,教師要積極的創新教學模式,學校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外出學習深造,提升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能力,做到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學。定期的做自我檢討,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積極的改正,尋找到適應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進而提高語文閱讀成績。采用演與講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創造一個富有想象力的課堂,隨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指導性教學
要想改變以往的枯燥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需要采用指導性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制定科學的語文閱讀教學計劃,將教師在整個教學中放置在引導地位。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和引導的方式,拓寬學生思考的角度。建立教師與學生相合作的教學氛圍,將學生的主體地位真實的體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通過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理解,了解語文閱讀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每個文字也都是富有生命力的。養成寫課后閱讀筆記的習慣,通過自己收集的語言文字,積累自身的知識庫,提高語文成績。
總而言之,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教師擺在引導地位,從語文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收獲到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
[2]趙云.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7):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