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茹
【摘要】當前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開展,中學美術教育為了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嘗試全新的美術教學模式。將民間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中便是其中卓有成效的一種教育改革形式。本文系統分析了民間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并從感受民間藝術、體驗民間文化以及引入民間資源三個層面研究了民間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民間藝術 中學美術 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209-01
在當前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民間藝術教育逐漸成為了中學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不僅能夠有效補充美術教材的不足,同時也能夠為美術教學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
一、民間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拓寬學生民間美術知識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是為了顯著提升學生美術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豐富其人文素養,并不單純局限于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所以,在中學美術課堂中引入民間美術,就是利用美術課程,使得學生能夠進入到一個熟悉、新穎的知識世界,豐富他們對于知識結構以及民間美術的了解。與此同時,教師講解民間美術的過程,也會涉及到一些形態學、美學以及民俗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學生無法從教材中獲取的,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美術形態,他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與其相關的材料、工具名稱,豐富色彩知識。
(二)培養動手能力
地方民間藝術當中很多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部分課程能夠保證學生更好的了解美術實際應用知識,同時也能夠推動他們將藝術和具體的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主動使用各類藝術手法來實現生活的美化。手工課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剪紙,制作包括中國結、臉譜在內的各種民間藝術形態;板報的制作過程中,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民間美術元素,達到點綴的效果;在各種民間節日中,學生之間會互贈賀卡,賀卡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制作,在其中加入民間藝術元素,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可以將美術與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顯著提升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豐富美術教學資源
將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到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當中,這對于美術課程而言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具有難以取代的作用。它能夠填補民間美術課程教學資源的空白,同時還能夠逐漸的摸索出一條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重要途徑。對于美術教學而言,更加注重學以致用,而且按照學校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民間藝術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將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民間藝術形式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是完全具備可行性的。
二、民間藝術融入中學美術教學的對策
(一)感受民間藝術
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教學需要和生活相結合。美術教育主要形式就是帶領學生開展美術創作,而民間雕塑以及繪畫是學生最為常見的美術作品,并且這類作品非常容易學習。教師在開展這方面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分析民間藝術的創作方法、特征以及色彩,然后學生按照其對于民間藝術的了解對作品的內容展開構思。學生通過泥塑、繪畫等多種形式展開創作,不僅可以顯著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從民間文化當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
(二)體驗民間文化
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藝術表演活動,為民間藝術提供創作的舞臺。在各類活動當中融入學生民間美術創作,教師也要多鼓勵學生在這類活動中展現出自己對于民間藝術創作的理解,積極的參與其中,深化他們對于民間文化的喜愛。這對于傳承民間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青少年作為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當中播撒民間文化種子,才能夠保證民間文化傳承與發揚光大。
(三)引入民間資源
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假如只是依靠教材,難以將民間藝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其原因在于教材資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約束,并且還會限制學生思維。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前多準備一些美術資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一些具備濃厚民間文化的藝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學習層面。教師在展示完以后,還需要帶領學生開展創作,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將民間藝術與中學美術課堂融合在一起。
三、結語
在全球化經濟與文化的共同刺激下,我國民間文化不斷受到沖擊,一些地方性的文化正在消亡,本民族的文化榮譽感與認同感也隨之降低。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需要肩負起民間藝術傳承的重任,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這個過程中,學校需要積極的開展相關的民間文化活動,使得學生能夠產生民俗文化學習的氛圍,將人們的關注點都集中到民俗文化中來,從而為民族文化的深入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曉勇.民間藝術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發展[J].教學與管理,2012(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