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潮
【摘要】前置性作業,指在新教學任務開始之前,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具體學情及實際生活環境,結合下一階段的具體教學目標,所設計的一些針對性的任務作業。教師通過設置這些問題,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積極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然而,處于不同階段的小學生們具有不同的思維水平,因此,教師在布置前置性作業的時候必須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前置性作業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激情,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前置性作業 設計策略
【基金項目】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2016年度課題: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設計及使用的研究(課題編號:1201564455)。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32-01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通過前置性作業的設置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并仿效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學生通過課前探究、嘗試性地學習,或多或少地會有自己的一些新發現,他們帶著思考與問題進課堂,課堂學習效率會得到極大地改善。并且,通過這些作業的完成,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會得到相應的進步和發展??紤]到小學生所處的思維發展水平,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時候我們務必要遵守“簡約”和“滲透”兩個原則,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設計前置性作業。
一、鉆研教材,準確命題
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知識經驗,通過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新授課內容有一個自己的理解。這樣,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有的放矢,大大提高自己的課堂學習效率。前置性作業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后面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難點,準確命題,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
例如,在小學低年級學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材的設計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少,趣味性高,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環境。因此,在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側重于小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設計的問題大多是根據下節課的內容找身邊的、生活中相關的數學的例子。這種問題既有一定的范圍,有能夠充分發揮低學段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四年級數學教材的趣味性相對逐漸減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磨蹭,成為這一時期學生最集中的問題。因此,在前置性作業設計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改變數學在學生心中的刻板印象,引導學生領略數字的奧秘。
小學高年級學段的教材難度會增加很多,再加上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具體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下節課的教學要求羅列出全面、具體的要求。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表格,讓學生測量不同的圓的周長和直徑,然后通過計算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二、判斷學情,深入淺出
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嘗試、體驗感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作業布置中,教師要考慮到本班每個學生的具體學情,遵循“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深入淺出,設置情境引學生;長期規劃,精心設計練學生;發展能力送學生”的原則。這就要求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布置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題量適中的同步作業。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平行四邊形》時,考慮到本班學生在認知水平、獲取信息的能力、理解知識的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差異,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幫助他們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我設計了小組合作性的前置性作業。根據全面優等生、中等生和潛能生的數量,平均分配,分成六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都有優等生、中等生和潛能生。在作業的布置中,潛能生的任務是:認真觀察課本平行四邊形的圖形,它們有什么特點,寫出來;中等生的任務是:畫一畫,在自己的方格紙中畫出一個你喜歡的平行四邊形;優等生的任務是:剪一剪,拿出一張卡紙,折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剪下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一組最棒的作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基于不同的學情,給予了每一位學生充分發展的機會和自信。同時,小組組內交流也有效地實現了“生生互助”,有利于班級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每一個孩子都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和權力,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以生為本,深入淺出,通過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逐漸感受數字的魅力,進而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三、結合生活,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們積極地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運用到具體的數學教學中,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樣,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教師也可以遵循這一原則,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一年級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剛接觸數字,“數字”的概念在他們的頭腦中也就是一個單純的數字符號,并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就可以布置這樣的前置性作業: 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在哪接觸的數字最多? 在你們自己的房間里,你們會發現哪些數字呢?引導小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小小數字蘊藏著的巨大功能。
再比如,在高年級學段,當教師講到“折扣”這一概念時,就可以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要求學生到商場或者超市里面尋找打折的商品,問清服務員具體的折扣是多少?打折前的價格是多少?打折后的價格是多少?通過數字之間的比較、計算,引導學生思考“折扣”在實際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生活即教育”,只有將教材中的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的激發。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良好、有效的前置性作業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進而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前置性作業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不僅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具體學情,還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目標的重難點;同時,前置性作業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作業完成的方式不必拘泥于傳統的作業方式,可以手工、PPT等,新穎的作業形式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印清.多元化教學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J].學周刊,2016(01)
[2]趙冉.小學中高段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