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高等數學和微課的特點分析探討各類型專業開展高等數學微課的教學模式,結合不同層次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利用分層教學的微課模式激發學習動機。
【關鍵詞】高等數學 微課 分層教學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mathematics and micro?鄄esson analysis various types of professional and development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of micro course, utilizes the model of micro class of layered teaching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tudents?蒺 cognitive level to stimulate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higher mathematics; micro lecture; layered teaching
【基金項目】唐山學院2017年度校級教育科學研究項目(170352)。
【中圖分類號】O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35-01
“微課”(micro lecture)是主要利用學習者碎片化的學習時間通過網絡流媒體形式自主開展的學習活動,其時間短、重點突出、易于理解和掌握等諸多優點已在國內眾多高校相繼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既滿足了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求,也有利于教師與其他同行和專家之間進行教學交流、資源共享和相互提升。微課的概念最初由美國的“一分鐘教授”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首次被提出,國內對微課的研究則是在2011年由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專家胡鐵生老師提出并應用。目前很多高校教師、學者也相繼加入微課的研究和應用中,誕生了一大批優質的微課程資源,其中就包含將高等數學的相關教學素材運用構建主義方式開發出各種層次、各種難度的微課資源,最終實現網絡在線自主學習,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微課,既降低了教師課上授課和課下輔導的雙重壓力,也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及時復習和查漏補缺。但微課的異步式教學模式也有其弊端,師生難以實時交流反饋信息。
1.融入分層式微課的高等數學微課教學優勢
1.1 微課使高等數學的學習從抽象變為具體
高等數學的傳統授課模式大多采用“概念+定理+例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而數學的概念和定理往往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專業數學語言模式,“抽象”是一把雙刃劍,高度的抽象是為了高度的概括,而高度抽象又會帶來學生認知上的困難和學習主動性的破壞,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很好的平衡抽象和具體的關系,較好的完成知識的認知和遷移,形成高效課堂。
1.2分層式微課實現差異化學習
分層式微課的制作應在充分考慮高等數學學科特點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專業的應用需要制作不同層次的微課內容,層次不同的學生其接受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基礎扎實理解能力又比較強的學生,很容易對信息過于淺顯的微課內容產生疲乏厭倦情緒;而理論和實踐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深奧的理論講解困惑難解,甚至產生畏難的心理情緒。如果說微課是一幕融燈光、音樂、演員等大型話劇的話,那么融入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感情基調和藝術化的臺詞對白,才能夠很好的吸引觀眾。這就需要教師在微課制作上兼顧層次和內容兩方面的要素,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2.分層式微課的開發過程
分層式微課的開發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基礎,有差異的進行制作,在實際工作中,依據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做法,通過微視頻及相關輔助學習資料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習者獨立、有效地學會某一知識點或方面的學習活動。
2.1分層式微課的總體開發
圖一分析了微課開發的一般過程,重點在學業水平測試和研究微課內容時,根據大綱對工科專業和文科專業要求的不同,應詳細的列舉內容提綱,把握好微課內容的難易水平。例如,工科類本科專業對高數的要求較文科類專業要高,除了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的運算技能外,還要求教師能通過教學環節的科學設置,努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自學能力,并且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上的實際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2 分層式微課開發的實踐過程
微課具體制作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攝影機錄制黑板和錄屏軟件錄制PPT。其中拍攝黑板的方式要求有專業的攝影器材、攝影技術和后期錄像的處理技術,一般的教師不太容易操作,且制作費用高,實用性不太理想。而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的講解,簡單易操作,滿足大多數老師的制作要求。
高等數學微課的主要模式有:課前知識引入、重點知識講解、經典案例分析、實驗演示操作、課后總結反饋等。無論是哪種模式,在對知識的分析和講解中都應充分考慮不同層次、不同基礎、不同專業等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開發。
綜合分析比較自動化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習要求,以“函數展開成冪級數”為例: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與學生的雙向交流,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完成分層設計。
3.高等數學分層式微課的完善與總結過程
對高等數學微課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施不同層次的微課教學,進行不同層次的考核和反饋,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多重優勢,提高各類專業、各類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微課的制作與評價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建立課中、課后的反饋和評價機制,且與微課能夠同步進行,不斷對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不斷完善微課的制作與評價水平。
參考文獻:
[1]韋城東,等.基于微課的數學建模教學模式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5,4.
[2]康文彥,等.微課在高等數學分層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 (2).
[3]徐曉紅.數學“分層式教學”的實施[J].鄂州大學學報,2013,(3).
作者簡介:
汲守峰(1985-),男,河北唐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應用數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