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軍
摘 要:當前,我國分散點污水污染呈現出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經驗,對分散點污水污染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處理技術,從而促使污水可以達到回收再利用的效果,有效處理環境污染狀況。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以借鑒。
關鍵詞: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運用分析
在最近幾年里,沒有納入到城市管理的地區已經開始發生水污染問題,這樣就會對該地區環境治理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地區在污水排放的時候存在這分散量不大的特征,需要采取適宜的處理手段來滿足污水處理的有關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筆者依據多年經驗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以借鑒。
1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所謂分散式污水處理體系,簡單的說是通過群集體系及其相關在線系統一同組成的,而前者主要是包含兩個抑或是超過兩個的住戶作為服務對象,并向他們提供相應的系統,但是覆蓋的范圍往往要小于社會范圍,后者主要是為個人住戶提供相關系統的。從我國發展形勢來講,該處理技術在某些發達國家受歡迎。例如在某個國家,采取該污水處理體系通常是為了將污水含有鈣的資源極其能源進行回收而使用的。但是在20世紀中期的時候,國外某個國家就已經開始應用該技術來對城市排放出來的污水進行處理了,而且已經逐漸優化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及其技術需要。然而從國內發展的形勢來講,采取處理技術在我國沒有獲得深入的探索,只是被當成處理小型化使用的一種處理方式。不僅僅如此,在20世紀中后期,我國某些大學已經研制出來了“地下濕地與高負荷地下滲濾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促使該技術在未來得到較好的發展。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里,我國即使在該技術方面獲得了相應的成績,然而研究進程比較慢,依然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也無法妥善處理好這些區域存在的相關問題。
2 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需求分析
2.1 技術應用需求
當前,因為污水廠配套管網在實際運作管理的過程中處于落后的狀態,并且我國有諸多處理廠無法達到滿負荷運作的目的。隨著當前城市的不斷發展下,市政設施在建設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某些啟動的建筑已經發生污水管道等問題。對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來說,采取該處理方法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尷尬局面。其次,采取該處理手段可以起到節約資金的作用,避免水管網建設花費較多的資金。例如,無論是在公園還是在小區等地區,沒有發生較大的污水量,就會致使污水管網會花費較多的資金。當建設這種形式的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起到節約資金的作用,而且還可以促使污水達到再利用的效果。
2.2 技術發展需求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村落較集鎮多,且成分散式分布狀態,無法實現污水的集中收集運輸。在這一背景下,我國農村污水處理只能采取小型化、分散式和就地化的處理手段。受這一需求推動,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將得以發展。就目前來看,國內使用分散式處理技術處理的污水量將占到污水處理總量的30%以上。隨著經濟的發展,污水排放量將不斷增長,因而分散式污水處理廠的需求量也將增加。因此,在集中式污水處理技術不適用的情況下,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將取得進一步發展。
3 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的運用分析
3.1 工藝技術的運用要求
運用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需要滿足一些特殊工藝技術要求。首先,從工藝角度來看,該技術主要用于處理分散點源水量小、水質波動大和水量不穩定地區產生的污水,所以需滿足布置靈活、抗沖擊能力強等要求。其次,在工?設備運行管理方面,考慮到環境的特殊性,很難配備專業人員進行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管理,所以需確保設備具有操作管理簡便的特點。最后,考慮到采用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技術的多為經濟發展落后地區和非營利場所,還要加強設備設施運營費用的管理,以確保技術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3.2 不同種類技術的運用
厭氧無動力污水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進行污水處理的一種技術,需要在厭氧條件下培養兼性厭氧和厭氧微生物群體,并利用這些微生物將污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在處理裝置上,需使用初沉池、厭氧生物濾池和污泥床接觸池。將該種工藝技術與人工濕地聯合使用,能夠得到更好的污水處理效果。利用膜生物反應器進行污水處理,可以利用膜分離單元和生物處理單元完成污水和污泥處理。在該反應器中,二沉池被膜組件替代,能夠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在處理污水時,需利用好氧生物池中的膜分離設備完成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截留。在實際操作中,該技術需要與其他工藝組合使用,才能達到較強的脫氮除磷效果。速分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流體流離原理實現污水處理的技術,使用的反應器內部擁有流離球多孔微生物載體,能夠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生存環境,捕獲懸浮顆粒。在流離作用下,流入裝置的污水將發生固液分離,水中懸浮物和剩余污泥流入多孔微生物載體間隙,從而實現水中無機物、有機物和污泥的有效分離、積累。
3.3 技術運用效果的比較
筆者依據自身經驗對以上幾種處理技術進行對比能夠看出,相關人員可以通過人工濕地的方式來對污水進行處理有著顯著的效果,而且該技術本身就存在污水緩沖容量較大等特征。該技術不會花費較多的資金,然而卻占據較多的位置。相關人員通過采取厭氧生物處理手段對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有機物得到高品質的去除,然而在氨氮、SS等相關物質中卻無法呈現出較好的處理水平,在低溫的狀態下啟動速度比較緩慢,需要和相關工藝相互結合使用。通過應用膜生物反應器來對污水進行處理,可以得到良好的水質,并且不會占據大面積的場地,可以實現擴建的目的,然而會花費較多的資金。相關人員在應用速分生物處理技術的過程中,能夠促使污水實現自動化處理的目的,不會花費較多的資金,使用時間比較長,在處理環境污染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本文主要對分散式中小型污水處理手段使用到污水處理工作中有著顯著的效果,同時也發現該處理手段在未來的發展中值得大力的推廣。在對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采取分散式的方法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從多個方面做好全面的考慮。相信隨著我國有關政策的落實下,可以促使該技術在未來的道路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明.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系統與實用技術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09).
[2]梁嘉晉,董申偉.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J].廣東化工,2009(07).
[3]李無雙,王洪陽,潘淑君.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現狀與處理技術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08(06).
[4]蘇東輝,鄭正,王勇,羅興章,吳文繼.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01).
[5]劉大銀,畢亞凡,孫公圣,李首訓,程新華.埋地式無動力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典型抽檢與分析[J].環境保護,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