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德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感;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102—01
數感是人對數以及數運算的感覺,培養學生的數感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數感培養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道路奠定良好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一、學生數感培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的數感,可以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強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讓小學生對邏輯關系有清楚性的認知,對于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也有積極影響。同時數感可以讓學生對事物有一個數字量化的概念,學生能夠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學生還可以靈活應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明確學生數感培養的重要性,在學生剛剛接觸數學、打開數學大門時就要重視數感的培養,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培養的策略
1. 以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數感。小學數學教師應加強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去。學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去體驗數學課程內涵,學習到教材之外的數學知識,明確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培養數感。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思想特征,樹立良好的學生觀,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應用學生身邊存在的實例進行教學,使學生在細致觀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獲取數學知識,促進自身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例如,在進行“數字認識”一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不能直接、死板地將數字的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可以引入生活中存在的實例,通過學生座位號、電視機頻道數量等內容對數字含義進行闡述、說明,并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數字的身影,從而對學生的數感進行有效培養。
2. 細致觀察比較,強化數感。細致觀察比較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普遍應用的教學方式,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感,對學生的數感進行強化。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小學生懂得了“大小”的數學概念、“倍數”的含義,不僅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使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
例如,在“分數”一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為加強學生對分數概念和性質的認識,教師可以拿出一些糖果,將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教師要求學生將糖果分成兩份、四份,讓學生在探索和實踐過程感悟分數的內涵。
又如,在“比較分數大小”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書寫出很多分數,讓學生對這些分數進行比較。教師可以將班級整體學生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教師羅列的全部分數比較大小,看哪個學習小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3. 利用估算教學培養學生數感。估算在人們現實生活中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人們在超市購物、工程建設過程中都會進行估算。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緊緊抓牢每一個鍛煉學生估算能力的機會,讓學生根據大致的估算結果進行細致化計算。學生將自己估算的結果與實際計算結果進行比較,檢驗自己計算是否出現了較大失誤。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創新思維,對于同一道數學題讓學生找尋多種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從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感。
例如,針對這樣一道數學題:小明有12本故事書,每一本書的價格都是22元,小明買這些書一共花了多少錢?教師讓學生先對總體價格進行估算,然后學生再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有效計算。估算結果作為計算參考,學生在應用列豎式方法解題時可以比較容易地發現計算中存在的失誤,使得學生的數感得到強化和提升。
當然,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選用一些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讓學生用估算的方面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的數感。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