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關鍵詞】 英語教學;高效課堂;情感教育;人文內涵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125—01
在高效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通過自己的理念,探索適合班級與學生構建知識的教學方式,對教法和教材的深入研究,呈現了“百花齊放”的課堂教學形式。但是,在單純地將課堂理解為“知識的傳輸場”背后,卻不免有隱隱的擔憂:《Go For It》教材中,很多“Topic”的教學滲透著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教育,卻在我們的課堂中被教師忽視了,情感策略的教學略顯薄弱。教師該如何挖掘教材背后的德育功能,利用課程中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幫助學生將課堂變為“生命發展場”,使知識回復到鮮活的狀態,讓英語高效課堂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呢?
隨著對課堂實踐的研究與不斷反思,積極的情感態度教育被不斷引入常態課堂,情感學習策略在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調整學習態度與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方面,逐漸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案例一:(《Go For It》七年級下冊 unit 8“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Section B的教學片段設計)——有關如何將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創設有情感教育因素的“情境”真實性教學,促進語言認知能力的提高的問題研究。
【片段1】: Helping the lost men.
T: Several old men lost their way near the school, but luckily, I found there were Helping Cards in their pockets, their address were on them. Are their families worried about them? Do they need our help? What shall we do now?
S:I think their families must be worried about them,we should help them find their home.
T:How can we help them?
S:We should send the lost men home.
T:Now please help these men to find their homes according to the map in a group.(屏幕出示學校附近街道的平面圖,上面標示有街道名稱)
分析:這個案例呈現的是利用小組合作,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幫助迷路老人尋找回家的路的學習過程。這個教學片段,改變以前在“Asking The Way ”的“Topic”教學中,教師針對“指路”與“問路”教學,通過幾張地圖,幫助學生掌握簡單的辨圖能力和英語句型的知識學習。通過將教室簡單模仿街道的街區布置,并在各個同學桌子上擺放常見的“bookstore”、“supermarket”、“post office”等建筑物卡片的形式,讓小組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通過扮演迷路老人和路人甲、乙、丙、丁等,在陌生的地方,按照地圖上的標示,用規定的五組問路對話,找到目標建筑,學習和鞏固表述“問路”與“指路”的句型知識。
這個案例說明,結合學科的特點,肩負“責任”的同學們,一直陪伴“老人”,利用不停的問路和指路語言,力求用最短的路程,送老人回家的過程,就是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融化到平常的教育教學中?;趯W習經驗和學習環境,教師設計出高效率的教學活動,并且自然結合德育教育目標和知識目標,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把知識與情感結合起來,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更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表達需求。教師的設計與語言目標的有效結合,觸及學生內心情感,讓情境中的學生積極參與,改變自己,感受語言,表達出對學校,對社會的美好期待。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p>
所以,新課程的改革,尤其是高效課堂的設計,不僅需要教師的專業成長,更需要教師用情感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極為良好的課堂情境,潛移默化地將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參與方式呈現出來,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心”的作用,讓英語教學于“無痕”中“有痕”,令人回味。
作為生命發展場的課堂,應當是擁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的課堂,應當是洋溢著生命激情和充盈著幸福體驗的課堂,應當有利于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種自由、和諧的氛圍中不斷得以陶冶和美化。
著名教育家袁振國所說的“以人文精神進行文科教學,會讓學生享受精神價值,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質量,體驗和提升生命的價值,感悟人的自由精神”,可見,浸潤情感的高效課堂才會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