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
【關鍵詞】 高效課堂;課前準備;語言魅力;氣氛
【中圖分類號】 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75—01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
1. 熟悉教材,掌握教學內容。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做到熟悉教材,對教學內容了然于胸,并預設課堂教學問題,把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部分準備充分,準備好用什么樣的方法更好地教給學生,這樣才能做到忙而不亂,有條有理,突出重點,有效地上好一堂課。
2. 了解學生,合理施教。要上好一堂課,教師不但要做到熟悉教材,了解教學內容,還得做到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層次、個性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合理、有效地施教,使教與學的效益最大化。
3. 目標明確,有的放矢。要想一堂課有序地進行,目標是關鍵。如果沒有目標,我們可能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導致東一句、西一句,不著邊際。而目標定得過高,學生又會因達不到學習目標而失去學習的信心。比如,打籃球時如果籃筐太低,學生會覺得沒挑戰性,籃筐太高,學生屢試不中,又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課前制訂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全面,難易適中,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教師的語言魅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手段
語言是我們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注意利用語言這個工具,發揮語言的功能,體現語言的魅力,那么在課堂上的每一句話都能深入學生的內心,搭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橋梁,為學生搭起一座通向知識、了解課堂教學內容、掌握學習技能和方法的橋梁。實踐證明,聽一堂語言優美、富有激情、內容豐富的課,就像觀察一幅畫、欣賞一首曲,令人心曠神怡。這樣的教學語言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像磁鐵一樣緊緊吸住學生的眼球,讓他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課堂上,集中在教師講解的內容上。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除了說明語言的重要性外,還說明教師能用自己優美的語言,把知識真正傳授給學生。實踐證明,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課堂教學中的藝術語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從以下兩點訓練自己的語言,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 教師的語言要有文采。教師的語言風趣、幽默、富有文采,不但能讓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而且能讓學生對教師的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不但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而且潛移默化中受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感染和影響,從而也注意自己的知識積累,愛上教師的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 教師的語言要有激情。如果一堂課上教師總是用一個聲調說話,沒有頓挫,沒有激情,學生一定會聽得昏昏欲睡,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讓自己的語言有內容、有文采,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運用不同的聲調,使語言抑揚頓挫,讓學生在聽課時能達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三、輕松的課堂氛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
輕松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說絕對是接受知識的最好環境。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他們喜歡輕松、快樂、沒有壓力的課堂,如果讓他們在一個死氣沉沉的課堂上,他們連十分鐘都待不了,更何況整堂課認真聽講、學有所獲。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氛圍,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理解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啟發學生思維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