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萍
【關鍵詞】 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練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55—01
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教學能夠使學生情緒飽滿,集中注意力,主動獲取知識,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使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果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那么,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目的和意義
數學教學應該根據教材特點,將原本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貼近學生,易于理解、學習、掌握和運用,讓學生在充滿興趣,充滿信心,充滿成功感的數學教學中,敏銳地發現數學,智慧地學會數學,靈活地運用數學,從而形成相應的數學技能、數學品質,形成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要想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意義,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精心設計數學,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獲得發展。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并積累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觀察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提出“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和探索,用割補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找出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后把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從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快速而深刻地理解了有關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了生活的實際問題。
二、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巧妙設問導入新課能夠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學習興趣,讓學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還需要在講授新課中適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恰到好處地誘導,充分挖掘知識的內在魅力,以好奇心為先導,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利用新知與舊知、已知與未知在學生認知過程中造成的矛盾沖突巧妙地設置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探究的意識和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解決問題。無論在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還是學習、鞏固新知識時,教師都應注意設計一些能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再復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轉化成學過的圖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抓住學生的認知矛盾設置問題,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三、在課堂練習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課堂練習中,對學生采取不同程度的練習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學生實際出發,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嘗到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中,要堅持采用“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重點和難點,盡可能做到每節的疑難點當堂解決。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對學生分層要求。課堂上讓優秀生自己去探索發現、以滿足他們希望深入挖掘知識的心理需求,但必須確保絕大多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重點對后進生進行輔導。練習分層設計,作業分層要求。后進生只要求做基礎題,絕大多數學生能在完成基礎題的前提下完成一定的綜合題,一小部分智力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去思考較難的題。
四、在課堂評價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答問或作業的口頭或書面的評價。數學學科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較少,難以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如果數學教師能在教學語言、語速、語調和語氣上風趣一些,幽默一些,對學生的答問、作業的評價上恰當地賦予一點情感味,那么,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可增添妙趣,樂學而不疲。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保駕護航。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