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祥
【關鍵詞】 多媒體;語文教學;優化;效果;輔助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9—0092—01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堂中師生互動、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逐漸增多,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互動活動時間占用課堂時間,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互動效果減弱等。因此,教師有必要借助于更好的教學手段,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更有活力,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其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活潑、信息量大、效率高等特點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彌補教師示范技能的不足
多媒體技術能綜合運用聲音、圖像、動畫等技能,對教師的示范技能有很好的補充作用。如,對于普通話不標準的教師來說,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一起朗誦;針對教師粉筆字書寫不規范的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將漢字的書寫順序一步一步展現出來,這樣既規范又端正;對于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意境、感受等情況,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像進行展示,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很好地彌補教師示范技能不足的狀況,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動因,因此都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去探究,而當他們對某種事物不感興趣時,就會消極面對,甚至是排斥。所以說,如果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綜合文字、圖形、聲音、動畫以及視頻等多種信息,并使這些信息建立起邏輯連接,可以表達更為豐富、更為復雜的內容或方法。這些教學信息新穎有趣,能夠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每堂課都有新的感受、體驗,這樣就能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
三、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教師經常需要在黑板上繪畫以便更好地展現教學情景或表現事物的變化,這種板書方式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且教學效果不理想。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只要教師選擇的圖片和視頻恰當合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圖片來設置教學情景,利用動畫來表現事物的變化,這樣不但節省了教學時間,還能將情景和變化更生動地展現出來。此外,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師課前準備的大量資料、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對教學過程進行預設,將豐富的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展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構建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通過教學情景的構建,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情感代入到課文中去,從而更好地領悟文章所傳遞的情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月光曲》一文中,作者對于其內容、意境及表達的情感,是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而文中僅有一幅圖片,不管教師如何細致地講解,學生如何反復地朗讀,學生也很難把握貝多芬情感的變化。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貝多芬情感的變化”:“夜色朦朧,月亮正從水天相連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再配上那動聽迷人的音樂,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通過有趣的畫面,盡情地發揮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和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提高理解力。
五、促進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是最為重要的。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是促進語文教學效果提高的重要工具。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出現,將課本中承載的重要知識都轉移到了多媒體課件上,教師通過操作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眼神和情感之間的交流都能得到一個提升。另外,多媒體教學技術讓教師可以通過資料收集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教師從被動地調節教學模式以適應教材轉變成了主動地挑選教材,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從而更好地與學生互動。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形象,它能便捷而高效地輔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