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關鍵詞】 學生;挫折教育;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32—01
在成長的道路上,挫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一旦脫離了家庭和學校的庇護,面對激烈的競爭和艱巨的工作任務時,就會飽受痛苦。
近年來,初中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教師或家長批評后,非但意識不到錯誤,反而采取離家出走、攻擊老師甚至自殺等極端方式來回應,這給學校管理和家庭教育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這些后果的原因有很多,而筆者認為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太弱應該是首要原因,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加強初中生挫折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物質條件的富足使得當前初中生幾乎不知道什么是吃苦受累,父輩們因為吃過苦,無形中就會努力去滿足小皇帝、小公主們的需求,只要孩子想要就無條件滿足,這樣的成長過程讓孩子在責任面前習慣了回避,在自我權益方面又過度地獨立。從未遇到過任何挫折的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出現了挫折,其應對能力和承受能力很差,從而出現過激反應的結果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與其讓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無法接受甚至出現過激反應,不如在平時的教育中融入挫折體驗,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直面挫折,接受考驗,所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勢在必行。
二、有效開展挫折教育的策略
現如今,社會多元化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從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更應該注重挫折教育的有效開展。
1. 讓初中生意識到挫折無處不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初中生不能正確面對遭受的挫折。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面對生活和學習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有不順心的事情發生是必然的過程,作為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挫折無處不在的事實,并時刻有迎接挫折到來的心理準備,唯有如此,學生一旦遇到了困難,才不至于手足無措、萬念俱灰。教育者一定要訓練學生知難而上越挫越勇甚至主動出擊的能力,只有敢于正視成長中出現的挫折,他們的意志力才能愈加堅強。
2. 鼓勵初中生建立自信。從小學進入初中之后,有一部分學生的性格開始內斂,曾經和父母、老師之間毫無保留的溝通慢慢減少,往往思想上容易走極端,做事缺乏考慮,在挫折中會失去自信,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對出現問題的學生要盡可能透徹了解問題的根源,更要幫助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切忌全面否定學生,要想辦法讓學生在看到失敗的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當學生解決了一個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客觀地鼓勵學生,讓他們有自信去迎接下一個挑戰,而所謂的鼓勵并不是毫無原則地贊美,否則學生又容易陷入到自負的境地。
3. 讓初中生從失敗中取得收獲。挫折無處不在,當挫折來臨時,失敗者往往一蹶不振,成功者才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幫助學生正確面對挫折,分析失敗的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從失敗中收獲經驗,總結規律,并能夠意識到挫折其實是人生一筆難以用金錢衡量的精神財富,這筆財富必將伴隨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正確運用這筆財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盡快理清問題的輕重緩急,進而拿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4. 創造形成挫折教育的合適環境。挫折教育不能無的放矢,教育者應該通過各種活動,在課堂內外以靈活多變的形式來有意識“制造”挫折,豐富的活動既能增加初中生之間的協調合作能力,又能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抵抗挫折的能力,通過讓學生參與并組織活動,在活動中承擔不同的角色,體驗失敗和成功,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
5. 挫折教育也要有度。挫折教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打擊教育,不能無限度地給受教育者制造挫折,而是要把握好教育的度,要因人而異,制訂必要的計劃,在計劃執行階段隨時做出調整,通過“度”的控制讓受教育者建立不畏艱難、挑戰自我的信心。
總之,初中生正處在青少年成長發育的一個不穩定階段,心理和生理活動都比較敏感,如果不進行必要的挫折教育,很容易形成性格的缺陷。為此,教育者一定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手段,對挫折出現的原因輔以準確的分析,對擺脫挫折要有全面的掌控,在挫折教育中要融入情感支持,讓每一個孩子既感受到挫折,又能夠從挫折中獲取成長的能力。挫折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不斷創新。
編輯:郭裕嘉